海峽波濤

段心儀

段心儀:民進黨連兵都不當,談什麼兩岸戰爭? ☆來源:觀察者網

♦ 本文轉載自 觀察者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0/27 

段心儀 |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10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此前的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一月之內兩次重要講話,背後都涉及到“臺灣問題”。事實上,這兩次講話都在島內引發關注和反響。特別是大陸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讓島內某些人覺得被“奪了正統”,很不是滋味。

但如今的臺灣又有哪些人能承襲孫中山先生“統一”的遺志?近日兩岸局勢不斷逼緊,民進黨口中的“亡國感”能引發多大共鳴?對“統一問題”島內政客和民眾有哪些不同的觀感?就這些問題,觀察者網專訪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臺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編審委員段心儀。

line.png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觀察者網: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於10月9日在北京舉行,習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臺灣的輿論場對此有什麼反映? 

段心儀:如果你要問臺灣一般民間有什麼反應,其實大家沒有很關心。我參加的群組不少,朋友聊天,大家都沒有提這事;但是媒體輿論有交鋒,我個人感覺有人想操作。 

大陸將孫中山先生定調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共尊孫中山” 我認為這是一種善意。但藍綠陣營對習總書記的講話有一個共同的質疑——既然對孫中山先生如此尊重,為什麼不談他創建的“中華民國”?

藍營只提了這個重點,綠營則是見縫插針,繼續拿這點大做文章,包括蔡英文緊接著的“雙十”演說,說“中國所設定的路徑裡頭,不會有臺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更不會有兩千三百萬人的主權”等等,很明顯帶風向,企圖把問題往“守住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就不能接受統一等方向帶。

 202146i01.png

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資料圖/新華社) 

觀察者網:我們看到,蔡英文的“雙十”講話,雖說是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10周年,但她反復突出強調72年,對1949年前的歷史隻字不提,演講中也沒出現過“辛亥革命”和“孫中山”。據我瞭解,在臺灣的課程教材裡,關於這一部分的教育也一直在變動。能否先聊聊在您小時候,關於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課程教育是什麼樣的?那時學生們對辛亥革命和孫中山是怎樣的認識和情感?

段心儀:我是1960-1970年代上中小學,首先學中國5000年的歷史,臺灣的出現則一定跟中國息息相關,如:隋朝時發現臺灣,明末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收復臺灣等。

我們從小學就讀到辛亥革命,也讀到孫中山先生的故事,比如他小時候在廟裡看到神像,就反對迷信;他在美國檀香山接受西式教育,且成績很好,留名校史;他曾上書李鴻章,但完全不被接受,他覺得滿清政府已腐敗到無藥可救;看到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認為革命是必須的手段等等。

所以,我們對辛亥革命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不僅從歷史中,還從文學中去認識辛亥革命。即使是辛亥革命前的黃花崗起義,我們對其中的人物也很熟悉,比如林覺民。他的《與妻書》就出現在我們的高中課本裡,像“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都還能背,從文中讀到的是當時熱血青年的澎湃心聲。 

202146i02.png

林覺民《與妻書》(資料圖) 

觀察者網:後來關於辛亥革命的課程教育,有了怎樣的變化?

段心儀:臺灣嘉義大學的吳昆財教授對整個演變歷史做過一次梳理。他分析,1964年的初中歷史課本——也就是我們讀書的年代——以兩章17頁、超過6000個字的篇幅忠實呈現了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和結果,並且極力推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成就,會提到“三民主義”。 

到了1983年,也就是現在50歲上下民眾讀的版本,關於辛亥革命的篇幅縮減到1個章節、10頁,但還有2497個字。整個版本裡會有民族感情,會推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並且提到臺灣民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這個版本我也很熟悉,因為那時我在教初中,會看到這些課本。當時語文教材中還會收錄孫中山先生所寫的《立志做大事》一文,勸誡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我也會常常跟學生強調這點。 

再後來,李登輝上臺。在1994年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輯的最後一版初中歷史課本中,關於辛亥革命的介紹再被對半砍,不提武昌起義的主角黎元洪,也不提革命的善後事宜,包括孫中山為了追求中國快速統一、追求中國人民少受戰火欺淩,把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席位讓給袁世凱的事。 

到了2012年的版本,從孫中山先生開始革命到革命成功之後的這段歷史,廣義的只剩下472個字,狹義的只剩212個字。等到了2020年推出所謂的“108課綱”以後,廣義的只剩364個字,狹義的只提武昌革命這一段,剩139個字。

 202146i03.png

臺灣60年來5版本歷史課本有關辛亥革命的內容。圖自臺灣“中時新聞網” 

從6000多字縮減到364個字,辛亥革命前後的人物、軌跡、理念都不見了,只剩下對事實的一段簡略的介紹而已。沒有故事性,沒有英雄人物,沒有革命精神,沒有熱血付出,學生對這段歷史自然也沒有感情,只是一段必須背誦的資料而已。 

所以如今的學生對辛亥革命完全是一知半解,根本談不上認同。除非家中耳濡目染,或者老師願意犧牲其他章節的時間來介紹它。但是課綱逐步改變,整體上課時數逐步減少,少少的時間還得讓位給臺灣史,複雜龐大的中國史被漸漸邊緣化,歷史老師哪裡還有時間對革命過程做詳細的介紹? 

觀察者網:我們看到有臺灣媒體報導,很多臺灣中小學生如今連孫中山是誰都不知道。所以這可以說是普遍現象,而不只是個例? 

段心儀:如果他們家裡平常沒有談,那孩子們肯定是不知道的,因為小學完全沒有空去談這些。即使到了初中,因為歷史教育的“詳今略古”,夏商周講到隋唐,2000多年中國歷史一個單元就帶過了。“108課綱”中歷史教育的時間大部分給了臺灣史,而孫中山先生怎麼可能出現在臺灣史中? 

臺灣有位作家說到她給小學生上課,講到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的故事時,順口說“孫康是孫中山的孫”,有學生就問她“孫中山是誰?”,把她給嚇到了。我上課時也問了初一的學生“孫中山是誰?”這一問題,他們果然不知道。因為要到初二進入中國史,孫中山先生才會出現。 

我們小時候每個禮拜都有周會,還會有向孫中山先生的遺像行三鞠躬禮等儀式。因為無論在課本、生活還是故事裡都會看到這個人物,所以我們幾乎不可能不知道他。但是現在周會也不會特別向孫中山先生致敬,歷史、地理不提,語文課本裡也沒有介紹,如果小孩子的基本知識完全是從課本裡來的話,在小學階段,他是看不見“孫中山”這三個字的,所以確實可能不知道。  

202146i04.png

資料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觀察者網:臺灣不少場合,比如電視新聞裡經常出現的“立法院”,都還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像,孩子們不會好奇地指著頭像問是誰嗎? 

段心儀:孩子們不大會去看“立法院”的新聞。學校禮堂,以前前面掛孫中山的像,後面掛蔣中正的,現在蔣中正的像被拿掉了,孫中山的像不確定有沒有留著。學生們可能會說那是“國父”,但不會去問他叫什麼名字。所以有兩種可能,一個是連“國父”都不知道,一個是知道“國父”但不知道他叫“孫中山”。 

觀察者網:那在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方面,您認為如今的臺灣還有哪些群體能做到? 

段心儀:孫中山先生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我們這一輩耳熟能詳,念茲在茲。不少人對此懷有熱忱,也期待中國的統一富強。不但年紀大的人如此、年輕人也有這意識,只是年輕人占的比例較少。例如我家孩子因為從小耳濡目染,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在這方面的意識就很強烈。一般家庭若不太談這種問題,孩子們受學校教育的影響,中國意識就會比較淡漠;如果他的家庭是綠的,那他可能對此反感情緒比較強。 

若說“群體”,這就成為政治問題了。論實現兩岸統一,除了執政黨,誰能做這件事?如果強調能否繼承遺志,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從國民黨分裂出去的新黨在這點上是非常堅持的。不過新黨在分裂出去後經歷過一些風波,一蹶不振,如今在政壇上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說到國民黨,本應是孫先生的嫡系正統,但近來國民黨的底氣越來越弱,主流派基本上也都是當年在李登輝時代所提拔的人。馬英九先生畢竟曾當過蔣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受到蔣經國先生薰陶,走得不是太偏離;但目前國民黨內部掌權的這一批,不管是江啟臣還是朱立倫,他們思考的主軸是怎麼拿到臺灣的執政權,而非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 

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是臺灣主流民意所關切的,就不去強調它;想要強調的一切,可以等執政後再慢慢講。但是,你看馬英九,他應該算是比較正統的,但他執政後都不敢強調統一。那麼,現在連講都不敢講的人,將來會做這件事嗎?我們對此非常質疑。

 202146i05.png

馬英九曾任蔣經國英文秘書(資料圖/台媒) 

不過,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投票權的黨員中有近1/3的人支持張亞中。這也意味著,能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認為國家統一是最重要的事的群體,至少有這些人代表的深藍群體。 

而且,整個國民黨號稱百萬黨員,但現在有投票權的只有37萬人,這次真去投票的實際只有20多萬人,因為還有許多“失聯黨員”。他們在李登輝時代都離開了國民黨,不繳黨費,不開會,沒有投票權,但關心兩岸,可謂廣義國民黨人。這次他們聽到張亞中的主張,覺得蠻符合自己的想法,但是又都沒有投票權。換言之,沒有投票權的“失聯黨員”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統一的想法的。 

因此現在張亞中在組織返黨入黨活動,號召老黨員歸隊、年輕人入黨。活動仍在進行中,我們可以觀察會有多少人回應。如果夠多,將可以扭轉國民黨的頹勢。

 202146i06.png

張亞中(資料圖/臺灣TVBS新聞網) 

觀察者網:“失聯黨員”重新歸隊,程式上容易嗎? 

段心儀:很容易,完全沒問題,因為現在國民黨也是在拼命地招黨員。 

我的一個同事跟我說,他聽一個網紅的節目,那個網紅講到“我們一直在呼喚英雄,可是當英雄出現的時候,誰能支持他?”也就是說,很多人心中支持張亞中的想法,所以在民調中張亞中的支持率是最高的,可是到了真正投票的時候,他卻只拿到了1/3的選票。我這位同事就說,他當時聽到這話,熱淚盈眶,立即網上報名入了國民黨。這事蠻讓我感動的。 

張亞中在10月10號那天現場發申請表,號召民眾入黨,領申請表的有5000多人;後續他也在各地進行入黨申請的活動,還會在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1月1日這些特殊日子裡辦理集體宣誓入黨。張亞中希望,如果大家願意,就在“推薦人”那欄寫他的名字。 

這些操作下來,實際入黨的人能有多少,我們還不知道,我們仍在觀察這個風潮能否起來。如果這風潮能起來,新入黨的這些人可能絕大部分可以歸類為你說的能繼承孫中山遺志的群體;如果新入黨的人夠多,比如八萬、十萬,那可能就會扭轉現在整個國民黨的生態。 

觀察者網:關於兩岸統一,還有一個問題。大陸時常對兩岸統一問題進行表態,目前來看,態度日趨強硬,好奇這些表態對臺灣社會有多少實質上的震懾力? 

段心儀:民間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基本上不太注意這些。因為七十多年來,就沒少聽過這些話,聽到現在就如馬耳東風,根本不會關注,但執政黨會借力使力進行操作。 

習總書記發表講話後,蔡英文的“雙十”演講算是一個回應。蔡英文的演講,我原本也只看了一眼,沒多理會,反正她的話每回都差不多,但接下來,我看到她在她的“臉書”上發了一篇文章,強調自己的想法,緊接著一些媒體頭條報導,一堆人開始拼命呼應這個議題。看來她又要打“亡國感”了,類似炒作當年香港反修例那件事。 

大家根本都沒注意的事,她卻開始新一輪炒作。為什麼?因為民進黨最近的形象很差。他們說買不到疫苗,結果郭台銘就買到了,這不就表示蔡英文無能、不經心,只想推銷高端疫苗,不在乎臺灣人的生命嗎?這點很傷害她的形象。10月23日有陳柏惟罷免案、12月有 “反萊豬”公投、“搶救藻礁”公投,這些對民進黨來說都是很大的隱憂,如果都過了,蔡英文就會“跛腳”。 

此刻蔡英文沒別的本事,她就只能盯著看習總書記講什麼話,希望撿到槍,再見縫插針地把話題不斷擴大化,把整個風向引導到對她有力的一面。她說要“捍衛‘中華民國’”,事實上她最不“捍衛‘中華民國’”,她根本不認為她是“中華民國”的人。 

不過,這次天不從人願,她發文後,大家都冷漠以對,接著,高雄發生大火,死了46人,注意力馬上被引開,蔡英文無功而返。 

觀察者網:內部矛盾外移是很多政客的常規操作。問一個問題,臺灣社會是不是就覺得大陸不會真的打過來? 

段心儀:看哪類人吧。綠營的人都認為不會打,因為他們相信民進黨講的話。他們的邏輯是臺灣很重要,大陸如果要打臺灣,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所以大陸基本只是威嚇,不可能真打過來,放心吧。 

藍營的民眾,譬如我,則覺得如果民進黨操弄過了頭,真的逼急了,戰爭不是沒有可能。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相信大陸基本上不會想打臺灣。為什麼打臺灣?打容易,但收場難啊。 

第一,如果不是非常名正言順,大陸打臺灣,會造成世界其他國家對大陸看法的翻轉,或為它們加劇對大陸的敵意提供一個藉口。美國在沒有藉口的情況下,都可以找大陸的麻煩,有了藉口,它更會找麻煩,它會聯絡歐洲、日韓等國家一起抵制大陸等等,麻煩肯定是沒完沒了的。 

第二,大陸打臺灣,現下看來不至於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大陸極可能會因此被制裁,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利益。這制裁可能會嚴厲到讓大陸的經濟、民生、國防等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可能讓整個國家的發展倒退一些年。為了中國的發展,還是不要發動戰爭最好。 

我們是從善意的角度做提醒,到綠營就成了敵意。好笑的是,綠營一直說臺灣有能力防守,但怎麼防守?他們從來沒講出一套完整的戰略。因為他們知道,綠營的選民都不喜歡當兵,最早的老兵都是大陸來的人,報考軍校的大部分是外省人,臺灣人很少成為職業軍人。所以民進黨對退伍軍人充滿了敵意,他們自己則能不當兵就不當兵,要麼服完兵役就走,留下的很少。

你連兵都不當,談什麼兩岸戰爭?靠美國,可能嗎?美國早就講清楚了以本國利益為重,它今天要對付大陸,所以拿臺灣當棋子;如果真要讓它和中國大陸打仗,它的老百姓是不會同意的,在適當的時候它就可能把臺灣這棋子丟掉,就跟放棄阿富汗一樣。阿富汗前政府的軍火還是美國提供的,臺灣可是自己花錢買的。臺灣消耗了多少資源在軍火武器上?那些武器有多少是管用的?問他們怎麼打,他們還要生氣,說打到最後拿掃把也要打,莫名其妙。大陸真打過來,誰第一個投降還真不好說。 

觀察者網:您這算是想得深入的,會去思考各種可能性,綠營一般民眾可能聽到“美國會保護我們”就放心了。 

段心儀:一般人忙著生計,管國家大事幹嘛?何況,這也不是他們能管的,管了也沒用。就像看蔡英文政府買一些奇奇怪怪的武器,我們也很生氣,可是沒辦法,我們沒權力改變任何事,氣了反而傷身。所以,大陸講話,臺灣社會之所以沒太大反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辦法。你講了半天,反倒被蔡英文拿來當作炒作的題材。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