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見識與知識一樣重要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國紀檢監察報。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12/18 

202001o01.png

吳軍 插畫

知識和見識,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實則相去甚遠。見識源自知識,又高於知識。見識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有實踐而且有思考,經歷了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迴圈和昇華。

見識來自于豐富的閱歷和知識的淬煉,二者缺一不可。見識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否則只是停留在看表像、看熱鬧的層面;而知識必須和見聞結合起來,才能昇華為智慧。沒有見識,空有知識,那不過是會移動的兩腳書櫥;沒有知識,空有見聞,那不過是滿世界跑的郵差。只有經過扎實的學習與實踐的歷練,不斷打磨、沉澱而趨於厚重,才會慢慢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見識。我們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些人說話寫文章讓人感覺醍醐灌頂、撥雲見日,這就是有見識、有見地的體現。

見識的形成需要身臨其境、親身歷練。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見識,就是見字當頭、識在其中。很多東西,見都不曾見過,或者只是旁觀乃至遠觀,沒有躬身入局操持,就很難談得上有什麼識,更談不上有什麼真知灼見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讀蘇軾《題西林壁》一百遍,不如自己到廬山實地走一遭;讀兵書萬卷,也不能代替親身上陣打一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趙括紙上談兵淪為笑柄,其實不能怪兵書無用,也不能怪趙括無能,問題的關鍵是,安排這樣一個根本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人倉促領兵上陣的決策是極不合理、極為草率的。同樣,金庸武俠小說裡的王語嫣遍覽武林寶典,對各名家一招一式都瞭若指掌,但卻根本沒有絲毫功夫。因此,在廣博汲取知識的基礎上,要珍惜每一個工作崗位和平臺,珍惜每一次動手的機會,不斷積累經驗、摸索方法、探索規律,這樣才會慢慢形成真知灼見。

見識的形成需要思想的激蕩與碰撞。有人說:“真理只在討論中呈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真理確實越辯越明,而人們對真理的認識也往往會出現反復,往往是在同謬誤的鬥爭中更加深刻認識真理的。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科學是不怕論戰的,怕論戰的不是科學。”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與過去相比,獲取資訊和知識已相對容易。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掌握資訊的優勢應該更多地體現在思考的深度和駕馭局面的能力上。在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儘量設身處地地思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各種觀點,充分考量和汲取其視角的合理性,在思想交流交融乃至交鋒中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客觀、公允。

見識的形成需要跳出已有知識範圍的限制。有位物理學家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說知識是已知的圓圈,見識就是打破這個圓圈並看到更大、更廣世界的能力。從哥白尼到牛頓,再到愛因斯坦,都是靠一次次衝破原有知識固化的藩籬而推動世界的進步的。人都是有惰性的,總會自覺不自覺停留在“舒適區”,害怕或懶於進入“學習區”,而見識恰恰需要不斷從“舒適區”進入到“學習區”,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方可形成。

見識的形成需要擺脫陳腐觀念的束縛。人云亦云,就很難有見識,更不會有真知灼見。所謂有見識,其實就是見得多、識得廣,看得比別人深、比別人透。學術研究中常說要“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就是指要有創新、有突破,不僅橫向上突破同時代的人,而且縱向上突破古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去先入之見,於無疑處有疑,既不輕信今人,也不輕信古人,乃至不盲從權威、大家,而是堅持實事求是,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