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國

李登輝‧王曉波‧中庸之道 ☆作者:黃光國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8/3

202032K01.png

王曉波。(資料照/杜宜諳攝)

7月30日清晨,王曉波逝世;當天晚上,李登輝也走了。這兩個人代表了台灣政治光譜上統、獨兩個極端,他們過世後,媒體的報導完全不成比例,但是對於台灣前途和兩岸關係的未來,他們在我們心理力場上所產生的張力,卻應當等量齊觀。

我從大學時代,就認識王曉波。後來才知道:他的父親是國民黨的基層軍官,母親章曼麗卻參加共產黨,來到台灣後,在白色恐怖時代,被國民黨槍斃。我經常聽他談起幼時生活困苦的情形,說他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個太平盛世的中國人」,因此在兩岸關係方面,他主張「和平統一」,而被人認為是台灣「統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94年,李登輝掌握國民黨內的實權,開始推動「教改」。這是台灣從「四小龍之首」跌落雲端的開始。翌年,我出版《民粹亡台論》,批判他的「黑金政治」,台灣內部的統獨對立從此浮上檯面,而日益尖銳。 

「統一」的最大障礙在於兩岸社會和文化的巨大差異。2005年,我出版《一中兩憲:兩岸和的起點》,主張統一之前,雙方先面對「一個中國、兩個憲政體制」的客觀事實,「兩岸共構文化中國」。中共必須彌補「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傷痕,台灣也不必刻意搞「去中國化」,造成下一代人的認同混淆。 

2007年,我託朋友送了一本《一中兩憲》給李登輝,當時並不期望他會有所回應。不料翌年8月,竟然接到他辦公室的電話,邀我到他挹翠山莊的住處和他單獨談了兩個小時。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中共會接受這樣的建議嗎?」除此之外,他最在意的是他個人的歷史定位。會面時他送了我3本有關於他自己的中、英、日文著作,其中一本的題目是《細道之奧:誠實自然》,很明顯的是他希望以「誠實自然」走入自己的「細道之奧」。 

當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很感性地說,他最近很喜歡一首源自印弟安人的〈千風之歌〉。他並且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將它的歌詞譯成中文:「不要在我墓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離去。我已化為千縷微風,守護著你,守護著這塊土地。」 

事後,李登輝並沒有公開提倡「一中兩憲」。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餘生》主張的是「兩國論」。蔡英文上台前,動員青少年學生發起「反課綱運動」,當時敢於挺身而出,橫眉冷對千夫指,抗拒這股民粹狂潮的人,唯有王曉波一人而已。 

王曉波的堅持和勇氣,代表中國人民歷經滄桑後覺醒的民族主義。現在李登輝的「餘生」已經走完,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李登輝的情感其實只是想要激起一股「民粹主義」而已。在美中文明對抗的格局下,台灣的最佳選擇就是「一中兩憲」的中庸之道。蔡英文在台灣已經執政這麼多年,應當不難看出這麼簡單的道理吧? 

 

黃光國|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創系教授、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榮譽理事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2003-2005)、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2010)。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