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

最該為中壢事件負責的人──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十四) ☆來源:中時新聞網

♦本篇文章轉載自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2/14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202214a01.jpg

1977年11月20日,中國時報報導了11月19日的中壢事件,篇幅不大,基本說明了事件發生的梗概。(圖文:龍城飛)

202214a02.jpg

2000年10月時報文化出版《蔣經國傳》一書,作者陶涵(JayTaylor)為美國國務院官員,先後任職台北美國大使館、北京美國大使館政治參事。(圖文:龍城飛)

在2000年10月由時報文化出版陶涵(JayTaylor)著、林添貴譯之《蔣經國傳》,第361-363頁,其中說:

「群眾圍在分局前,人數越聚越眾,許信良的助選員呼籲群眾冷靜,答應到法院去申告選舉舞弊。有人高喊:『法律有什麼用……法官是他們家開的啦!』大約下午4點鐘,群眾砸毀中壢分局玻璃窗,放火燒毀好幾輛警車。警方把面臨的困境向台北警政署報告,警政署立即請示行政院長蔣經國如何處理。

經國先生匆匆召集一批官員到院長室開會。有人建議派國軍部隊恢復秩序;鎮壓警察已在現場,警備總部有個單位也在附近。蔣院長宣示:『我們不用軍隊。』中壢分局長接到命令,任何情形都不得朝群眾開槍;他在暴徒打到2樓時,才命令部屬發射催淚瓦斯。但是,催淚瓦斯起不了太大作用,警察由樓上一個緊急出口爬出去。

後來火勢延燒到警察宿舍及附近民房,群眾才散去。這次5項公職競選,總共1318個席次,國民黨只贏了76%,丟掉了好幾個縣市長寶座。國民黨大老告訴蔣經國,李煥應該為敗選負責。

蔣經國召見李煥,對他說:『許多人批評你,我曉得敗是敗在黨的決策,但是你最好還是辭職。』蔣經國派另一位他在三民主義青年團的老幹部潘振球,代理台灣省黨部主委。」

蔣經國處理中壢事件的冷靜與穩重,令筆者聯想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當年中共中央如果參考蔣經國處理中壢事件的辦法,「我們不用軍隊」,中國歷史將會改寫。

202214a03.jpg

2021年遠足文化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作者林孝庭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蔣經國日記》藏於該館。(圖文:龍城飛)

在2021年4月由遠足文化出版林孝庭所著之《蔣經國的台灣時代》,第147-148頁,其中說:

「有謂1977年底中壢事件爆發,是王昇所代表的保守派權力大幅上升的分界點。蔣經國主政以來,大量啟用台籍青年才俊,以李煥為首的開明派快速成長,其策略是透過人才的新陳代謝來推動溫和的政治改革,以符合廣大民眾要求民主化的渴望,藉以延續國民黨在台執政的命脈,在此思維下,李煥等人並不主張以強硬手段對付異議份子。

然而此一開明路線卻在1977年底台灣縣市長選舉中遭受嚴重挫敗,當年提名歐憲瑜參選桃園縣長,同屬國民黨的省議員許信良有意參選,但因考核紀錄不佳而未獲提名,他憤而脫黨違紀競選。

11月19日投票當天,中壢市某一開票所遭民眾檢舉有舞弊情形,提出指控的民眾反而被移送警局,此舉引發上百名許信良支持者不滿,人潮開始包圍警局,入夜後上萬名群眾與警察對峙,民眾大聲鼓譟,破壞警局並搗毀警車,警方展開嚴厲的鎮壓,至翌日凌晨3時許群眾才逐漸散去。

開票結果許信良大勝歐憲瑜,不僅如此,此次選舉結果黨外勢力共奪下4個縣市長席位,21席省議員與6席台北市議員。國民黨遭遇空前挫敗,蔣經國因此數夜難以安眠,慚愧之至,視此為『從政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打擊。』身兼國民黨組工會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與救國團主任三大要職的李煥,背負選舉失利與識人不明之責(許信良被視為李煥的門生),黯然辭去所有的職務,遠離權力核心,黨內保守力量取而代之,政壇因而出現『王升(昇)李換(煥)的順口溜』。」

中壢事件影響深遠,李煥其實真正的問題是沒想到立刻奔赴出事現場,承擔責任,反而由蔣經國來收拾局面。

在1998年1月由天下文化出版林蔭庭著之《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第181-182頁。其中蔣經國對李煥說:「這次選舉發生了中壢事件,而且整體選舉國民黨也遭到挫敗,你要負這個責任。」民國66年底5項公職選舉之後,蔣經國在行政院長辦公室約見李煥,對這位追隨了他33年、形同肱股的愛將說了這番沉痛的話。李煥聞言,他將辭去國民黨組工會主任與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兩項職務,以示負責,言罷起身告辭,蔣經國在他背後又加了一句:「救國團主任也一併辭掉好了!」就這樣,名震一時的李主任同時卸下3項要職,默然遠離政壇,此後韜光養晦近7年之久。

202214a04.jpg

1998年天下文化出版《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一書(圖文:龍城飛)

投票當天,李煥全日坐鎮國民黨中央黨部組工會。那天下午監票員范姜新林避到中壢警察分局,部分群眾包圍警局時,李煥就得知消息,隨報中央黨部祕書長張寶樹,再報告黨主席蔣經國,蔣經國隨後親臨黨部指揮全局。

面臨危機,蔣經國決定了幾項處理原則:第一、此一事件只能由警察機關處置,不能動用軍隊。第二、雖然民眾包圍警局並且縱火,但警察絕對不能傷害民眾。第三、此案應交由司法單位處理。

後來該案交由桃園地檢處檢察官廖宏明處理。但是,由於事件發生在桃園,法院認為,若由桃園地檢處經手,可能會引發政治事件,於是又將該案移交由台北地檢處。台北地檢處偵訊後,對於范姜新林妨礙投票一案,裁定不起訴;那對老夫婦也證明,范姜新林並未指使他們投給哪位特定候選人。至於焚燒警局的林益生、曾金富、潘堂煌等人,交由法院法辦。

由於篇幅,筆者將在下期文章中,敘述李煥自己對於中壢事件的檢討。

由以上著作,其中有小部分,如林孝庭所著之《蔣經國的台灣時代》說「警方展開嚴厲的鎮壓」,並不符合當時情形,其他大致說明「中壢事件」中李煥與蔣經國的處境。關於其中的問題,由於筆者沒有掌握相關一手資料,能夠進一步說明的不多。

整體來說,從1970至1979年期間,國民黨所面臨國內外情勢,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是,國民黨執政已久,中共正值文化大革命,國民黨缺乏真實的危機意識,中壢事件雖然打擊頗大,仍然不能激發國民黨改造自身,反而產生了劉少康辦公室事件。

1980年以後,國民黨上層依然故我,且躊躇滿志,這在郝柏村的1980年代的總長日記中可以清楚看見。到蔣經國先生過世,國民黨整體組織過於衰老,且與中國的法統斷層,難以以其意識形態維持其國內與國際的有效治理,待李登輝結合本土勢力,一方面延續了國民黨的執政,一方面導向本土化,老國民黨派只能日益邊緣化。

初步的小結

筆者認為,真正應該為中壢事件負相當責任的是許信良,他在選舉期間不斷鼓動風潮,指控國民黨會作票,引發群眾高度不滿與疑慮,激發出大量選票。這其中當然國民黨本身需負主要責任,民眾長期不滿國民黨在地方掌握政治、經濟生態,亦過度操弄與涉入地方選舉,在許多方面積怨甚深。

然而,中壢事件在中午開始醞釀時,許信良不是出來安撫群眾,而是「落跑」台北。許信良一方面故意讓群眾滋事逐漸擴大,進而失控而發展成暴動,由此等待勝利;一方面是切割暴動和他的關係,以免被情治單位逮捕定罪。這和在大陸時期,中共對付國民黨時發動各式各樣運動的作法基本一致。

筆者認為國民黨長期缺乏勇氣任用多方面的人才,整體用人面太窄,以至少數人掌握權力,沒有上下效命,齊心協力,齊步共進的團隊精神,這是其文化筋脈,積習已深,難以短時間內改善。中共則整體用人面寬,有長期統戰觀,而需定期發動整風鬥爭,去除異己與不適當的分子。民進黨在整體用人方面相當放手讓中高級幹部自由負責,其整頓方式是讓基層人員參加選舉,在競爭中觀察其特質。國民黨則仍處於封建官僚思維,一切以上面的意思為依歸,怕擔負責任,一出事就推諉塞責。

台灣的地方選舉,牽涉到地方派系、族群、利益的重大影響,在國民黨方面,選舉失敗的結果使得施政發生「破口」,政策不易連貫,整體不易有效彌補。

這並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任何民主國家皆有這樣中央執政和地方執政不一致的現象,不同選區民眾的利益可能不一的情形。這在中國傳統朝代政治中是不可能想像的,會被認知為「造反」,而必得以武力征伐之,這是大一統的文化因素。

因此,筆者認為孫中山在設計民權主義時,並沒有考慮多黨制在彼此傾軋時,國家內部發生分裂與動亂的可能性,而理想化了民主制度,尤其是中國文化中普遍缺乏對反對者的尊重與合作精神。因此在國民黨以訓政執政,進入憲政時,沒有能力面對與掌握國家政治發生混亂無序的狀態。

筆者認為中共的「一黨專政」雖然是承襲了列寧、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建設意識形態與共產主義的歷史觀,但是清朝覆滅以後,中國人與中國政治中的「朝代觀」仍然根深蒂固,是以國民黨和共產黨執政時都有明顯的朝代性。

近年來國民黨越來越難取得中央執政,使得支持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人產生相當嚴重的「亡國感」。支持民進黨的基本教義派盼望出現台灣獨立的台灣國,因此如果民進黨中央執政失利,其所產生的「亡國感」,和深藍群眾的痛苦感受應該是一樣的。筆者相信如果未來中國發生民主選舉而共產黨失去中央執政權,許多習慣於共產黨的施政模式與思考、講話方式的共產黨員與中國民眾,必然也會發生嚴重的「亡國感」。

(待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