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

美麗島事件時的社會主流心態──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二十四) ☆來源:中時新聞網

♦本篇文章轉載自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4/25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202223a01.jpg

1979年12月10日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群眾聚集在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前,並點燃火把示威。(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202224a01.jpg

民國68年12月11日中國時報二版。(照片:作者龍城飛提供)

「中國國民黨十一屆四中全會,昨天針對高雄美麗島暴力事件,譴責暴力分子破壞團結、製造不安。中央評議委員方治(1895-1989)指出,回想當年大陸的所以變色赤化,主要就是毀在民主人士之手,今天中國國民黨一直努力於追求民主自由,還要被人惡意中傷,政府雖然對他們寬大為懷,他們卻又要得寸進尺,擾亂秩序,因此,政府如果再不採取行動,那就要姑息養奸了。自美返國的李本京說,講民主必須要講法治,任何人做了法所不容的是,就應該受法律的制裁;美國是個很民主的國家,但是也講法治,美國警察帶的警棍並非備而不用,而是真正要使用的。」

12月11日,《中國時報》3版刊出〈美麗島雜誌高雄服務處人員發動遊行釀成事故揮棍攻擊憲警 41人受傷 今晨始告平息〉:

「治安單位表示,受傷的是憲兵指揮官薄玉山、連長吳欽欲、憲兵何平、謝文華等,警員李慶昌、陳孝榮等,民眾林宗獻。晚間7點15分該服務處共發動了5、60人準備了120根木棍,200支火把、汽油、化學藥品及小貨車,對鼓山分局發動攻擊。參加遊行的美麗島雜誌高雄服務處人員,身上都背了紅布條,由周平德、姚嘉文、施明德、徐春泰、何某等5人率領,從服務處走到一分局中山路派出所,與南區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交涉要求警方解除交通管制,讓他們出來遊行,但遭婉拒。美麗島雜誌服務人員立即由持火把的人員衝向中正四路,看見管制交通和維持秩序的憲警人員就舉棒揮打。」

二、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後《聯合報》的報導

1979年12月12日,《聯合報》2版刊出「記者黃年報導」,標題〈這樣搞下去,還談什麼「台灣萬歲」?──高雄「美麗島事件」是一個凶惡的訊息〉:

「這個事件發生的前幾天,政治界敏感的消息圈子裡,就傳說將有一個類似中壢事件的暴力行動正在醞釀。9日,高雄市長王玉雲突然發表聲明,重申政府維護社會秩序的主張。初步估計,有180餘名憲警受傷,少數民眾受到池魚之殃。這是一個預謀事件。以美麗島雜誌成員為主的若干無黨籍人士,選擇的行動時間,一在12月16日,美國政府通知與中華民國斷交周年;一在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也是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四中全會揭幕之日。首先,他們向有關單位聲請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或中華體育館集會,據說未經核准,於是,就將計畫移至高雄。事實上,高雄才是他們真正的選擇,港都的複雜社會,較具運用的條件。申請在台北集會,只是一個試探。一年來,無黨籍政治人士向有關單位報備核可舉行的集會甚多,如許信良生日集會、中泰賓館集會、鳳山余登發生日集會、台中美麗島之夜等。

熟悉目前政治情況的人都能證明,台灣決不是一個暴力革命所能動搖的地區。但是若干無黨籍政治人物不斷升高其行動,且行動的內涵曖昧、品質粗陋、目標不明,卻使國內民眾感覺到了更為沉重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壓力固然使要求改革的期望提高,但沒有人認為應該訴諸暴力變革。

具體地說,大多數民眾知道,國民黨是最強大的力量,也是最值得信賴的力量。這兩年來,無黨籍政治人物在政治制衡上確實發生某種程度的功能,但認識大局者都認為他們的功能僅在制衡而已,無黨籍政治人物的品質一直停滯在某種極限,如果把國家交給這批人去治理,大家都不會有好日子過,這是常常可以聽到的平民見解。

『台灣人不打台灣人!』這是向值勤的憲警說的。在這裡,又聽到無黨籍政治人物最原始的面貌,在地域觀念裡打轉,如果要為目前政治局勢開拓一條生路,從這個方向走來,必然是一條死路。」

12月12日,《聯合報》3版刊出〈目擊高雄事件 騷亂8個小時 激烈分子逞凶 183人受傷〉:

「本月10日晚間,高雄市發生了183人受傷的騷亂事件。在這次事件中,美麗島雜誌社從頭到尾,一直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本報記者當晚到現場採訪,目擊騷亂的情況,看到維持秩序的憲警盡了最大的忍耐處理。美麗島事件的工作人員黃信介、姚嘉文、施明德、周平德、呂秀蓮、陳菊、張春男等人,早在一個月前,即以舉辦人權大會為名,向高雄市政府申請12月10日在扶輪公園集會,有關單位鑑於美麗島事件宣稱將有3萬人與會,會後遊行市區,規模太大,秩序不易控制,未予核准。但美麗島雜誌社仍然進行人權大會的籌備工作,治安單位經商討對策,決定派大批憲警維持秩序。

美麗島雜誌社的領導人黃信介於6時5分坐自強號到達高雄火車站,南區警備司令部司令常持琇中將已在月台等候,兩人交談20分鐘,常司令以南部治安首長身分,希望舉行人權大會要有理性,地點在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門前,但不得在會後持火把、木棍或化學藥品遊行。常司令說,只要參加大會的人不鬧事,治安人員除維持交通秩序,將不予干涉。黃信介也向常司令保證負責到底,只要人權大會能夠舉行,決不遊行或滋事,黃信介與常司令即訂下君子協定。常司令以座車將黃信介送到美麗島雜誌社服務處,並送黃信介下車,當時6時30分,但常司令發現服務處前有人阻擋,且舉火把高呼口號,認為情況不對,即趕回設在高市警局的指揮中心與憲警單位主管研商對策。

6時50分,搭宣傳車的美麗島雜誌社工作人員,沿中山一路前往大港埔圓環,後面有千餘看熱鬧的民眾尾隨。宣傳車駛入圓環,人群越聚越多,大批憲警馳往封鎖中山一路、中正四路、南台路時,民眾聚集已有2、3千人。

7時,在宣傳車上的數名年輕人開始演說、唱歌,並呼喊口號,要『打倒特務統治、爭取人權、反對國民黨專政』。黃信介和姚嘉文先後講話,高喊『警政署長孔令晟、高市警局長李惟喬及鼓山分局長宋國璋下台』。

8時10分,姚嘉文、施明德身批寫有姓名紅布條,走進圓環邊的新興分局中山路派出所,要與治安單位首長談判,由南區警備司令部張副司令、市警局督察長黃其昆、新興分局長陳茂李出面洽談。施明德表示人權大會正在進行,要四周的治安部隊撤離,姚嘉文指責治安人員妨礙他們集會,堅持要到11時30分,警告治安單位如不撤退,可能會發生事故。張副司令認為黃信介答應不鬧事,且保證集會地點在美麗島雜誌社前,希望能遵守諾言。但姚嘉文說,黃信介說的話不算數,表示在高雄舉行的人權大會由他和施明德主持,他倆說的話才算數。

由於雙方意見距離太大,8時40分談判破裂,施明德、姚嘉文等離開派出所,群眾的情緒已不穩定。施明德等回到宣傳車不到5分鐘,4、50名男子點燃火把,另有數十人手持鐵條及4尺多長的方形木棍,開始往中正四路前進,三輛宣傳車尾隨,要民眾跟著遊行。在中正四路與南台路口值勤的一隊憲兵,一字排開,以警棍抵擋,沒想到,前導的百餘人,以火把攻擊憲兵,持木棍及鐵條的暴徒見到憲兵就打,而憲兵奉令被打不還手,被罵不還口,忍住創痛全力抵擋,高雄憲兵指揮官薄玉山及連長吳欽欲也被打傷。

9時,遊行隊伍到達美麗島雜誌社服務處對面大益飯店,20多名保一總隊鎮暴警察並未阻擋,在宣傳車附近一批大漢,高喊打死警察,在宣傳車上的美麗島雜誌工作人員,有的高叫:大家冷靜。但擴音器內也傳出喊大之聲,數十名暴徒猛力擲出石頭及磚塊,然後舉棍看到保警就打,保警以盾牌抵擋,節節後退,部分暴徒自背後襲擊保警,未還手的20多名保警被打倒、打傷。此時,宣傳車上,用挑撥省籍的手段,企圖分化保警。人群中有人要用裝滿汽油的瓶子以火把點燃進攻,幸好汽油瓶被雜在人群的治安人員奪下。暴徒又企圖翻倒鎮暴車,但未得逞。集在美麗島雜誌服務處前的人有5、6千人,美麗島工作人員開始演說,高唱咱要出頭天。

10時20分,有人鼓動攻擊治安部隊,動手推倒一輛小型鎮暴車。這次,治安部隊沒有退讓,指揮中心下令鎮暴車在中山一路施放催淚彈,群眾爭相避走。至深夜12時,美麗島雜誌前只有3、4百人,美麗島雜誌的工作人員不知去向,直到11日清晨2時30分,人群才全部離去,治安人員陸續撤回,留在地上是無數磚塊、玻璃瓶,及斑斑血跡。」

1979年12月13日,《聯合報》3版刊出〈黃信介昨說明高雄事件經過〉:「美麗島雜誌發行人黃信介昨日(12月12日)說,他對高雄事件造成的傷害表示關懷與遺憾,希望以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美麗島雜誌昨天下午5時許,在台北市仁愛路三段該社舉行記者會,說明事件經過,有中外記者近百人參加。美麗島雜誌社務委員姚嘉文、呂秀蓮、總編輯張俊宏、總經理施明德、高雄服務處主任周平德及台灣省議員林義雄等人,分別提出說明。黃信介解釋,本月10日,美麗島雜誌高雄服務社準備火把,因為火把象徵人權光輝,至於化學藥品,則是為防範失火的滅火器材。黃信介說,當天南區警備司令部司令常持琇中將告訴他,人權大會准在原定的扶輪公園進行,後來施明德與姚嘉文臨時決定改到中山路大圓環附近舉行,治安機關要求他們把群眾帶回服務處,施、姚二人又認為一動不如一靜,沒有移動,至晚間8時30分左右,群眾與憲警發生衝突,這時的場面,已非美麗島雜誌的人所能控制,造成百餘人受傷的不幸事件。」

12月16日,《聯合報》3版刊出〈涉及高雄暴亂事件 邱連輝邱茂男被捕〉:

「偵辦美麗島雜誌暴力事件的治安單位,昨日分頭採取行動,在屏東逮捕了省議員邱連輝、縣議員邱茂男;在台中市輯獲范政祐、蔡垂和及林慧珍。經過治安單位連日清查,已查出101人參與高雄暴力事件,其中包括黃信介等十多名首謀分子。警方說,尚無證據顯示施明德曾在脫逃後暴露行蹤,治安機關已在台灣佈下天羅地網。」

12月19日,《聯合報》3版刊出〈海外台獨分子散播惡毒謠言 誣指高雄暴亂係因警方酷刑〉:

「高雄美麗島事件發生後,不論發動暴亂的陰謀分子本身如何,最奇特的現象是海外台獨組織竟遙相呼應,不擇手段的打擊政府。在文的方面,台獨分子故意歪曲事實或四處告洋狀;在武的方面,則接二連三騷擾我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華盛頓等地的辦事處。據說,台獨目前的論調是,本月十日所以發生高雄暴亂事件,主要原因是在九日夜晚的高雄鼓山事件中,邱國建和邱勝雄被警方打得遍體麟上,因此激起民眾義憤。台獨分子同時把高雄事件與32年前的二二八事件相提並論,認為都是治安人員對民眾非法酷刑引起的。

民國36年的二二八事件,多年來經台獨一再渲染,使許多人誤認是激起台獨的主因,其實這次事件的擴大和流血,全由中共一手導演。事件以後,中共華南局台灣問題研究組長蕭福來負責策畫進一步的活動,分別在上海、香港、日本等地區接應和招募逃往海外的亡命分子,並由廖文毅出面,於36年(1947)6月在香港成立『台灣再解放聯盟』,45年(1956)2月,在日本東京又擴大成立了所謂『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至於本月9日的鼓山事件,當晚9時許,美麗島雜誌社為次日舉行的人權大會,出動宣傳車在高雄市區廣播,希望民眾準時前往參加,因不聽警方勸止,雙方發生衝突,姚、邱二人一度被捕,由美麗島雜誌社經理蔡有全及律師蘇秋鎮保釋。待高雄暴亂事件發生,美麗島雜誌社於本月12日舉行記者會,發表備忘錄,說明:我們於人權日前夕,以宣傳車到市區廣播,孰料車行至鼓山區,因警員逕自上車搶奪車內錄音機,並有便衣人員任意向圍觀群眾拍照,引起群眾不滿,致生衝突,其中當場有人為警員毆擊,姚國建和邱勝雄二人則為員警架至鼓山分局,予以拳打腳踢。據了解,姚國建和邱勝雄確實受傷,不過既非警方刑求,亦非全身傷痕累累。

治安機關的調查,9日晚,邱國建夥同邱勝雄等十餘人,分乘兩輛宣傳車、一輛計程車、二輛自用車,由新興區中山一路與大同一路口美麗島雜誌社出發,事先未經許可,擅自繞市區遊行宣傳,於晚上9時30分遊行至鼓山二路與綠川街口時,由市警鼓山分局長率警前往勸止,他們不但不聽勸導,反而故意製造事端,將警車團團圍住。分局刑警隊員黃東固拍照存證,姚國建和邱勝雄。姚、邱等人即圍毆黃東固,頓時秩序大亂。」

12月22日,《聯合報》1版,刊出〈行政院長孫運璿昨日發表談話〉:

「行政院長孫運璿表示:政府對於促進民主與保障人權具有最大的誠意與決心,一向努力,不遺餘力,絕不會因為高雄事件而稍有退縮。去年因中美斷交,國家面臨緊急狀況而宣布延期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恢復進行,並增加名額。中美斷交已一年,美國政府亦已宣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於今年年底終止。

最近發生的高雄暴力事件,實在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多年來,政府一再強調和衷共濟,盡量容忍不同的意見,並從事各種方式的溝通,以謀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此次高雄事件的肇事分子,涉嫌利用民主人權位掩護,從事非法暴亂活動,不僅違反和平與理性的民主程序,且侵害到社會大眾的自由與人權,是一種反民主、反人權的行為。政府對此一事件的處理,一切遵循法治的常規,務期秉公處理,勿枉勿縱。決不容許任何人利用高雄事件繼續滋生事端。」

12月22日,《聯合報》一版,刊出「本報華盛頓特派員施克敏21日專電」〈我駐美各地辦事處 美承諾有保護義務〉:

「美國國務院20日就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一些辦事處遭受攻擊發表正式評論說:美國有義務對那些辦事處,提供保護。過去幾天,在美國的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一些辦事處發生一些事件,包括在上周六在華盛頓辦事處的石頭攻擊事件。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新聞官甘農,在評論高雄事件時,說:『我們當然關切最近在台灣發生的事件,包括這一事件中的暴亂和逮捕,我們希望所有有關各方在處理時,都能自制,並尊重人權。』」

三、關於「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的報導

202224a02.jpg

《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1979年12月20日,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Newsletter No. 29。(圖:作者龍城飛提供)

郭雨新先生創辦的「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主張「台灣人民自決」,在立場上較台灣獨立路線溫和,透過《海外民主通訊》,將島內黨外運動情況傳達到海外(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4年「台灣人物與歷史講座」,陳菊談郭雨新,陳菊曾擔任郭雨新祕書十年)。

1979年12月20日〈快訊〉上的標題〈號外!空前的政治大迫害,國民黨政權藉高雄事件大舉濫捕黨外人士,請諸位同鄉緊急以行動救援為台灣前途打拚犧牲的民主鬥士!〉旁邊的副標題為〈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公布「八十年代」、「美麗島」、「春風」停刊一年。〉

引用美國傾左的華文報紙《華僑日報》1979年12月19日的訊息,標題為〈美麗島雜誌社發表告同胞書:謂暴動乃被鎮壓激起,籲勿藉機行高壓統治,聲明要求民主,顯示本質與台獨無關〉:「已被當局封閉的台灣美麗島雜誌,於高雄暴動發生後,發表『國際人權日事件告全國同胞書』,根據此地『台灣之音』的錄音,將主要內容報導於後。」

由於時間與篇幅限制,「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關於「高雄事件」的系列報導,筆者將在下期文章中擇要說明。

初步的小結

民國68年(1979)12月10日的「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有六方面的反應需要注意,第一,國民黨方面,第二,黨外人士,第三,在美國的台灣民主與獨立運動團體,第四,美國政府,第五,日本方面,第六,中共方面。未來如果要編纂與撰寫一套關於「美麗島事件」的研究著作,應該完整、深入、客觀地對以上各方面的情形做出資料蒐集與討論,而且極有必要,及早對目前還存留下來的「美麗島事件」相關人物(正方、反方)進行細緻的口述與錄影歷史採訪。

日前,中央研究院陳永發院士對於筆者近日來撰寫黨外歷史,問筆者和之前已發表的其他許多著作和文章的看法有無不同?這是很重要的問題。筆者回答:「我想我是非常少數研究當年非國民黨或反國民黨歷史的非獨派歷史研究者,我未必正確,但是確實在角度與心態上不同。」其中有一個癥結點,是關於「心態史(History of Mentality)」的問題,也就是說,時代的變遷,社會的「主流心態」隨之變化,可以說是「政治正確」的變化。今天是以「台灣主體意識」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在那個時代,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是主流,台灣社會普遍的看法認為國民黨當局雖然不完美,但是應該循序漸進改革,而黨外民主運動卻相當激進,為何如此?目標為何?需要進一步了解。

(待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