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生

兩岸促融促統體制建構芻議 ☆來源:今日頭條/明生說道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今日頭條/明生說道。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6/30

汪明生 | 台灣孫文南院院長

隨著俄烏衝突以來的全球大局逐漸明朗,大陸業已透過海峽定位並由高層明確定調,台灣問題純屬內政。然而眼前兩岸官方中斷,疫情期間的半場休息勢須自發關注思考,這兩岸翻頁的最後關頭何去何從。

台灣30年來的選舉政治造成體制固化,本身內政與兩岸大局俱皆受制,不惜失政失靈失德,不顧代價不擇手段只求勝選。然而民力無窮,促融促統雲開日出的創新突破仍然存在可能。

首先就是經過模糊帶偏多年以來,自立自主的台灣同胞為了自己能否自救,解放思想的植入桎梏。糾結迄今的兩岸主權大體在於形式面子,隨著大陸建設發展民生樂利所呈現的願景可能,其實這些未能忘懷的感受覺知應是少數人的事。

相對之下,隨著台灣自南而北年輕世代久已無奈遷就現實的經濟就業與生活日子,這些民生發展的經社裡子,就像三民主義中點醒國人的社會與生存問題,應該才是符合多數人切身利益的眼前當下的事。

在正常合理的情況之下,政務推動主要係靠政府,然而謹遵法理的藍營勝選機會不大,期待綠營得以轉變顯已不切實際。曾經證明能夠打拼經濟佈局兩岸的民間產學,能否在情況特殊的眼前態勢之下,落實呼應並且延伸發揚大陸規劃的社會治理與環境治理,以及國際趨勢的CSR與ESG等理念價值,發揮民間的創意活力,由超越選舉政治的社群社會角度,追求兩岸融合統好的多方共贏。

原本有謂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台灣的南北失衡與世代交替,在自身菁英長期漠視之下已經形成了南北之間與60至90世代的不同發展階段態勢。大體而言,南台灣與60世代前處於習於傳統的政府統治,中北台灣與60至90世代間處於習於現代的市場管理,至於雙北與90世代後則已習於嚮往後現代的社群治理。

中國自古即有所謂的以力服人,以理服人,與以德服人的區別。孫中山更曾諄諄告誡日本有關霸道與王道的分野,並以濟弱扶傾作為中國恢復歷史地位後,對於其他國家地區的應有政策態度。這些眼前正好適切參考。

於今全球之下的美歐中俄,已是已發達與發展中,剝削與反剝削,霸凌與反霸凌的對決態勢。是否與如何連結兼顧統治者角度一心追求的星球大戰,與普羅庶民真切有感的絕命毒師,已成為新時代國際關係與全球永續發展的重點課題。

台灣的藍營專家學者長於著眼論述宣示,不外指望政府重視乃至得以重返執政。

綠營的埋首操作則在草根基層落地紮根,一心過河爭取勝選,如此幾乎有如孫中山革命反思後,深刻體會的行而後知。

台灣自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藍綠兩黨皆可謂透過選舉政治累積經濟資源,卻都如同全球化以來的美國一般,並未真正關注社會尤其基層。於今已可對於社會概括了解其三種意涵:相對於國家社會是地區,相對於政府社會是民間,相對於個體社會是社群。

這些社會層面的內容概念可進一步予以闡釋。一是存量與綜觀總體的社會,亦即在台灣南北與全球化下主動被動打通藩籬或打破屏障的地區國家,已產生形成了優劣強弱的發展階段與社會條件。二是流量與宏觀群體的社會,主要即是政府政策下的民間與地區,包括經濟產業、人口結構、與政治傾向。三是流量與微觀個體的社會,主要即是教育網路之下便利與極化的人際層面,包括個體認知、態度互動、與社群網路。

以大陸高層多次展現的高度善意,兩岸若要融合統好,當即係指以社會主義後現代階段為主的深刻對接,如此則兩岸心靈契合水到渠成。然而台灣的真實情況如何,大陸的具體準備如何,規劃宣示與實際落地的差距如何,都是需要現在就能提示出來充分真誠溝通討論的。

大陸自身發展與對台舉措,以往的主要情況應係現代與傳統,並且已正邁向後現代中。由定調提出的協商民主,與已在江浙地區逐漸深化的基層民主看來,確實已經展現誠意決心。如果參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個體層面,確實做到民間友善與政府誠信,則將已是最大善意與最好準備。

至於台灣的兩岸整備就看能否迎難而上一步到位,由躊躇不前的南台灣與青年基層的原初與傳統,直奔不求高強度追求高感度的後現代。同樣也是公民治理與環境治理,由全台公寓大樓的妥善自治,民間自辦都市更新的逐步開展,已可見到如此方向的端倪曙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個體層面中的愛國(愛鄉),與對制各種詐騙的敬業,當然是導正偏差的項目重點。

若以跨域治理的結構觀點予以解構,則在傳統現代與後現代的發展階段中,公共管理者、複合領域專家、與多方當事人等所涉角色的主從輕重亦須搭配調適。並且更進一步,則在各方參與者的個體認知與群體互動等深層本質的政策應用方面,亦可釐清界定與觀察紀錄,以求努力減少儘量避免變動局面下的複雜爭議與低效不公。

在以民間團體實際推進兩岸的融合統好方面,台灣的孫文南院等民間團體已於2016年以來在南中北等地辦理多場以‘南南合作與兩岸融合’作為主題的互動會議與視訊會議。各界參與熱烈,會議成果豐碩,並將繼續辦理,逐步拓展至各個領域與各個界別,並且秉持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耕耘播種想法初衷。

至於大陸方面,則亦期待經由各個管道把握各種機會,準確掌握台灣各界所反映呈現的以民生發展作為主題的觀點想法。而以城市地區試點,南南經社融合,涉台團體對接等作為主要內容的倡議呼籲,業已多年多地多次表達,眼前繼續砌而不捨,捨此之外似無他途。

以下概略歸納多年以來觀察思考兩岸促融促統的工作補充。

一、因地制宜,衡情論理。由大陸來看台灣本就不大,曾有所謂對台工作全台一盤棋;殊不知台灣其實並也不小,並且在空間區位的南北與時間世代的90後,已經產生較大變化。過去的反獨或許可以維持現狀,而今的促統已經勢須對症下藥因地制宜。

二、避免線性思考與局部思考。對於複雜多變的重大議題,若以自身就便角度關切理解,即是線性思考乃至局部思考。大陸對於南台基層採以熟悉掌握並且一貫堅持的市場經濟與主權統獨開展交流,現況不正就是結果。

三、急需系統思考與全盤思考。兩岸明顯消長與台灣質變異化之下,經濟產業應該已非大陸對台交流的硬道理,促統工作已需與時俱進地加上大局意識的社會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正當其時,重點在於做而不僅在於說,甚或先做再說乃至做而不說。

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情況如上理由如上,以優惠政策吸引台商台青赴陸,其實對於反獨促統的效果有限。根本之圖在於將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等貼切提示入島入心軟性操作,正可檢視大陸標榜的治理體制與治理能力。

五、知難行易,行而後知。情況如上理由如上,此與百年前孫中山掌握的事實先於理論,與大陸所提的實踐檢驗真理,大體是同樣情況一個意思。統一後台灣同胞的合法權益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受到保障,這些對於台灣同胞至關重要,然而在資訊紛亂之下少有人注意到。

六、地區試點,南南合作。台灣質變由南開始,發展潛力相對較大,無論統前的著眼大局或是統後的聚焦局部,建設南台紓解北台都是釜底抽薪功德無量的上上之策。

七、畢功一役,迎頭趕上。兩岸融合統好的個體層面目標設定,可讓3/4的台灣同胞統後更好,除了經濟大幅提升與政治並無差別(台獨自然終結)外,重點在於社會層面的兩岸一家心靈契合。至於群體層面的有形效益包括經濟科技與軍事,無形效益可再加上對台自信與兩岸自信,以及重要的民族復興載入史冊。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