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基

從世界大變局看勢不可擋的中國統一 兼論和平統一面臨的許多短期挑戰 ☆來源:美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

♦ 本文轉載自 美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2/3

202149e01.png

 

前言

非常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參加全美和統會年會,並給我這個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對中國統一這個影響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性大課題的看法。我的講題是三周前定的,當時沒想到中美關係峰迴路轉,習近平和拜登將於後天視頻見面。前天(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確認了習近平是繼毛鄧後的第三個階段的領導人,清晰的顯示出團結的中國,而相對的是分裂的美國。這更深刻的反映了“從世界大變局看勢不可擋的中國統一”。

然而,最近一連串的新聞似乎顯示和平統一的前景充滿挑戰:

1.蔡英文今年雙十的演講堅持“兩國論”。

2. 美海空軍加強在台海和南海海域的抵近巡弋,特別是最近三周來,連續兩艘美國核潛艦被迫在南海浮出水面。

3. 鼓勵印度在中印邊界製造糾紛,企圖牽制中國軍力,增加中國在台海用兵的顧忌。

4. 拜登在10月21日晚參加CNN主辦的Town Hall meeting時回答觀眾問話“如果臺灣遭到戰爭時美國會不會提供保護? ” 拜登的回答是很清晰的“是的,我們有承諾。”,這是自八月以來,拜登的第二次的清晰表述! 

5. 10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聯合國成員國支持臺灣參加聯合國系統活動及其他國際組織活動。

6.11月9日,美國一些參、眾議員搭乘美國海軍一架C-40A行政專機訪台,並接受臺灣國防部簡報。

這一系列舉動嚴重破壞一中底線,也將迫使中國必須採取與以前不同的一些措施因應,台海將進入高危時刻。和統?武統?美中會否演變成大規模的衝突?  這些討論成為最近非常熱門的話題。我的看法是今後兩三年雖然會充滿變數,但是造成災難性的衝突的機率很小,更大的可能是美中將達成一個新的、理性的新關係。 為什麼?

首先,看臺灣的統一問題目光不能太局限於臺灣本身,而必須從中國和中華文明重新崛起的角度看。中國統一本質就是不同思想的競爭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主角就是大陸、臺灣和美國,因此,支持中國統一的論述須強調它不僅不會導致三個地區絕大多數人民之間的利益衝突,而事實上有助於各地區人民長遠的福祉。因為從國際大形勢和大歷史的角度看,美國制度出現了問題而無法自我更新,臺灣島內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中國力量和中國道路,特別是執政為民信念,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的一個希望和選擇。我個人關心和平統一問題50年,我認為中國統一的進程是50年來前所未有的光明,是勢不可擋的。 

世界進入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期:中華文明重歸歷史主流 

世界進入一個關鍵性的轉折期,從“普世的西方價值”主導一切到不同文明兢爭、互相學習及融合的時期,美國需要調整和適應!

從短期和地緣角度看,二戰以後,有三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

1.二戰後到1972尼克森訪華,是中蘇合作對抗美國及其盟友。

2.1991後到2019新冠病毒爆發,是美國一超獨霸的時代。3.第三個轉捩點就是新冠疫情全球性爆發和2021美國倉皇退出阿富汗,它象徵美國一超時代的終結,世界進入多極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在基本態勢是中俄合作對抗美國殘餘霸權的時代。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看,世界進入一個走出西方文明獨領風騷的300年的時代。伊朗、土耳其、阿富汗都選擇重新回歸傳統的伊斯蘭文明之根源就是鮮明的例子。

從中國歷史看:中華文明是人類主要文明中唯一不是基於宗教的文明。它是植根於如何處理現實社會間的個人與群體關係、政治管理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之道。它之所以能延續幾千年主要是基於中華文明的先進性,但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這種自信被摧毀了。李鴻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覆議製造輪船未裁撤折之中指出這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為了民族生存,只有變法求生! 戊戌,五四,以後中華大地,全盤西化,習慣用西方的思維和價值來衡量一切,國共早期各自選擇了學習英美或是蘇聯,有些極端人士,包括台獨,更想割斷中華紐帶,擁抱西方價值。但是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走出學習的階段,逐漸孕育出一個融合中西文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近年來美式價值觀的許多失敗也給人類開啟不同模式的可能性,這是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問題的重要的一步。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中華文明煥發新生重回歷史主流的重要一步!也是對臺灣人民精神領域的號召!

美國面臨嚴重的民主危機

西方文明主導世界主要靠的是:

1.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軟實力。

2.強大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能力。

3.強大的金融和經濟實力。

4.強大的軍事實力。今天在這些領域都面臨危機。

首先談美國的民主危機。世界正在進入一個三百年來未有的大變局,世界權力和發展中心正在從歐美轉移到亞洲,2019年的新冠病毒更加速這個轉變。 號稱先進文明的美國迄今仍然為戴不戴口罩而爭吵不休,美國號稱有世界最好的醫療體系,至少是世界最昂貴的醫療系統,按照2020年的資料美國人均GDP是62,997美元,人均醫療費用是11,072美元,是西歐國家的兩倍,但是在新冠病毒前卻是如此不堪一擊:新冠感染人數近4千8百萬全球第一,超過全球1/6, 每百萬人因新冠死亡是2338人,全球第18  ,臺灣是第183,香港是第190,中國是第207,每百萬人是3人。 為什麼華人地區表現如此之好? 這難道不是中華文明的福佑?

今天美國人民對於美式民主的信心已經達到歷史的新低! 根據蓋洛普從1973年連續迄今的民意追蹤,美國人民對美式民主的四大支柱:立法、司法、媒體這三大支柱的信任度都在20%左右,對總統的信任度是40%左右。 現在美國人民對國家權力機構中僅存的信心是軍隊,幾十年來一直維持在50%以上,1991達到最高的85%,2021仍有69%。  然而,軍隊的骨幹,校尉級軍官及士官,和退伍軍人,及治安人員大多對精英階層不滿,因此在1月6日衝擊國會事件中有不少參與者,顯露出美國民主的深層危機。

造成這些現象的本質原因是美國政府已經背叛了建國時的執政為民的理想(憲法的 General welfare, 林肯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成為金融寡頭維護私利的工具。

美國面臨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

由於過去四十多年的錯誤政策,美國陷入嚴重的貧富不均,因此威脅到美國社會的穩定性。圖1顯示從1948年到2019年期間美國生產力和平均產業工人工資的成長率,生產力是幾乎線性的成長,但是自從1973年後,工資幾乎完全停滯。

202149e02.png

美國今天的最大問題是1%的最富有者佔有了75%的社會總資產,根據一項研究,CEO們的年工資是普通工人的320倍,而許多人每週工作40小時,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000萬美國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在新冠大流行中失去了工作,與此同時,美國大約650位億萬富翁的□資產增加了1萬5千億美元以上,它們現在價值超過5萬億美元。

由於全球產業鏈的失衡,加上美國國內港口、陸路貨運效率不彰,最近物價高漲而且缺貨,危及感恩節和耶誕節的最重要的銷售季。 雖然新冠病毒以來美國經濟幾乎沒有任何好消息,但是股市卻節節高升,標普500指數從2020年3月16日,新冠早期的2305點到11月 5日的 4687點,怎麼回事? 因為聯儲會用量化寬鬆一年半以來直接無中生有的注入4萬多億美元,透過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信用貸款又加大了貨幣流通量,這些錢很少投資於生產力的提升而是用於創造資產泡沫,也必將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

2020美國各級政府總開支占GDP的46.18%,而赤字占GDP的15.8%,赤字遠高於其他國家,如今聯邦政府的國債超過GDP的1.28倍,如果包括社會安全及醫療保險則是6至12倍以上。 為了控制幾乎為零的利率,聯儲會直接購入國債和其他債卷,總額超過8萬億美元並以每月1200億美元的速率增加。 而最近連續五個月,美國的消費品指數增長超過5%,通脹的壓力巨大,聯儲會很難繼續長期維持接近零的利率, 而一旦上調利率必將擴大聯邦赤字,造成股市大跌和金融動盪,今後幾年美國很可能爆發另一個金融危機,而這次危機將是史無前例的大爆炸。

美國面臨嚴重的軍事危機

過去卅年美國沒有打過仗的文職戰略家往往比打過仗的軍人更喜歡濫用武力,造成今天美國的許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軍隊介入的事情太多太雜,沒有足夠的資源應付最大的威脅,按照美國朝野的共識那就是中國,其次俄羅斯。

隨著台獨思想在島內的高漲,幾年內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區就是臺灣海峽。 但是美國也沒有財力支撐在台海的一場戰爭。 按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的資料,2020年美國軍費是7780億美元,世界第一,占GDP的3.7%,世界第二的中國是2520億美元,僅占GDP的1.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如果用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2021的GDP是26.7萬億美元,而美國是22.7萬億美元。 建設類似的軍事設備中國的成本用美元計算僅是美國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所以美國如果希望用拖垮蘇聯經濟的軍備競爭的方法來拖垮中國,結果可能是美國自掘墳墓!

2019年,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Robert Work, 和國防部主要國防規劃師之一,David Ochmanek, 公開總結了一系列機密模擬戰爭遊戲的結果:“ 當我們與俄羅斯和中國作戰時,美國會被痛扁。”  正如《紐約時報》所總結的,在最近18場涉及中國在臺灣海峽的五角大樓戰爭遊戲中,18場美國都輸了。2018年11月,蘭德公司政策研究員Edward Geist指出, “如果美國不得不在波羅的海的突發事件中與俄羅斯作戰,或者與中國在臺灣問題上作戰......美國人可能面臨決定性的軍事失敗。”

10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Mark Milley將軍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我們看到中國測試一個非常重要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這是一個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時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Taylor Fravel對《金融時報》表示,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可以説明中國讓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無用武之地。雷神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Gregory Hayes表示,中國"實際上已經部署了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在發展高超音速技術方面"至少比中國落後幾年"。

美國面臨嚴重的科技挑戰

9月22日美國國家反諜報與安全中心(NCSC)新聞辦公室在一份報告中說,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Quantum)、生物技術(Biotech)、半導體(Semiconductors)和自動化系統(Autonomous systems)五大領域將決定未來美國的地位是否會被中國取代。美國深深感受到中國龐大的科技專業學生、人才及高速進步的威脅。

孟晚舟事件彰顯了美國對任何有可能超越美國的科技對手的打擊力度。2018年 12月1 日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轉機時被加拿大員警逮捕,點燃了美國對中國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的全面進攻,其本質就是以法律為包裝的政治事件,而它的結束也是三年來中美全方位搏弈後的政治妥協。

2013年,法國前阿爾斯通高官皮耶魯齊在美國機場被捕,美國司法部指控了他十年前的境外腐敗問題。 真正的原因是打擊阿爾斯通在電力能源和軌道交通製造上的優勢地位。 阿爾斯通最終同意將企業的電力業務以130億美元的價格售出。 孟被釋放後,皮耶魯齊說「我沒有孟女士那麼幸運,我的公司並沒有向我提供那麼強大的支持,我的祖國也沒有給我提供強大的支援」。

拜登的大戰略:穩定大局爭取時間

拜登上任面對一個爛攤子,他也深知幾十年的積弊要改革豈能是一朝之功,所以他的大戰略是穩定大局爭取時間重建美國。

為此,對內是三大計畫:紓困維安,就業基建,家庭社福,瘋狂發美元為改革維持社會穩定爭取時間。 對外的主要目的是延緩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 策略是塑造中俄為敵人轉移國內矛盾,具體的手段是:

1. 高舉民主價值觀,組織以英美為核心,5眼聯盟次之、G7和印度、澳大利亞及北約為輔的對中俄的不同層次的統一戰_。 

2. 利用臺灣這個棋子牽制中國。 

3. 對中俄進行軍事、政治、經貿及宣傳各領域競爭和威懾,但是避免全面衝突,因為那是最大的災難。 

4. 關鍵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 

5. 在對美國有利的領域,如氣候問題,和中俄合作。

這種在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希望合作,然而卻頻頻挑戰中國的根本利益的兩面手法,怎麼可能會不導致更激烈的衝突呢?

蔡英文四大堅持就是兩國論

為了配合拜登的大戰略,也為了自己的利益,蔡英文在雙十文告公開提出兩國論,也就是不更改國號為臺灣國,而是在中華民國的名義下加速“去中國化”! 具體的措施就是塑造臺灣不同族群的臺灣命運共同體,來對抗傳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意識形態領域用“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對抗大陸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然而,即使臺灣人民不能接受大陸的制度,「一國兩制」就是滿足台灣堅持自己制度的要求,所以民主憲政只是一個藉口,真正反對的是九二定義的寬鬆的"一國"原則!

她的第二和第三個堅持是: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要想解決台海危機,必須回歸歷史事實,那就是兩岸現狀是中國內戰的延續,所以不存在主權的問題,因為中國主權從來沒有分裂過,而僅是治權分裂。不接受這個現實兩岸就不可能有談判,那麼台海危機就會持續,問題是誰承受不起?

蔡的第四個堅持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 臺灣人民對于如何和平統一當然有發言權,因為這屬於中國內部問題。 但是如果要想獨立那就必須得到全中國人民的同意,片面宣佈獨立,必將導致戰爭。臺灣當局喜歡用美國民主做標杆,所以我就用美國南北戰爭為例,依據美國建國時的憲法,美國是「合眾國」各州自願加入當然也可以自願離開,所以南方獨立是合法的,但是林肯為達到維持聯邦統一的目的,不惜違反當時聯邦最高法官Roger Taney的判決, 卻成為了美國人民公認的僅次於華盛頓的偉大總統。

客觀的事實顯示台獨或無限期的獨台都意味戰爭,而臺灣人民普遍希望和平,蔡的做法是違背臺灣人民的意願的,所以只有增加戰爭、經濟等等的壓力,臺灣人民才會珍惜認同“一中”的可貴,才能促成開啟兩岸談判,爭取最好的和平統一條件。

拜登的兩國論是一場豪賭

拜登的兩國論事實上是不給中國再延續過去“模糊”的空間,直接挑戰中國的底線,當然知道這是極為危險的一招,然而,他為什麼在這個時侯這麼做呢? 不外四個方面的考量。

1.他在國內面臨重大的危機,需要轉移人民的注意力。 美國的物價高升,供應鏈破裂,國內分裂嚴重,更由於濫發鈔票和長期接近零的利率,促成股市、房市的投機性泡沫,導致拜登和民主黨的支持率下降,危及明年的選舉,在此時順應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力量,挑戰中國的基本底線,有助於維繫他的政治地位。

2.他和蔡英文配合,赤裸裸展示美國違背過去的一中承諾,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中國沒有做出有力的反擊,中國就在世界各國面前喪失威信,嚴重危害了中國崛起的大國夢,中國又如何保護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利益,而美國和他就是勝利者。

3.他認為中國在各方面的進步速率遠超過預期,時間對美國不利,一手爛牌希望借此一舉詐唬延緩中國崛起,同時從中國交換利益。

4.非常擔心蔡英文所代表的反華勢力被臺灣人民拋棄,喪失了一個圍堵中國的有利棋子,會竭盡所能利用這個棋子直到不得不拋棄。

大陸的可能反應

可能的反應有三:

1. 延續過去的做法,由外交部和國台辦發表例行的抗議和警告,然後繼續觀察,同時在國際場合展開外交對抗。

2. 嚴正表達中方紅線及後果,加強用非直接軍事衝突的一切手段,包括經濟、法律等等對臺灣和美國施加壓力。中國最近的系列做法顯示這可能是中國的新策略。

3. 放棄以往不結盟的方式,用條約的形勢建立有形的聯盟關係,在軍事、外交和政治領域逐漸形成集團對抗的態勢,同時加速國內戰爭動員的準備,對南海、台海、西太平洋區域加強軍事威懾。

和平統一是中國的最大希望,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緊張的時刻,延續過去的做法已經不足以保護中國的最低尊嚴。越來越多的大陸同胞認識到單純對臺灣釋放善意很難改變臺灣的敵意,沒有棒喝,臺灣人民不可能頓悟。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大陸最近政府和民間高度回顧"抗美援朝"歷史,難道沒有現實意義?

今後兩年將是決定中美未來國運的重要日子!美國將被迫改變錯誤心態──聽美國智者的建議。

拜登的危險挑釁反映出拜登和他團隊的根本問題:用過去的霸權思維面對中國的崛起,在臺灣問題上衝擊中國的底線,這將危害拜登的“中興美國大戰略”,更將把原來對美國有好感的一個偉大民族,中國,變成一個可怕的敵人,而且促成一個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戰勝的中俄聯盟!

製造兩岸對立的政策只會給臺灣和美國人民帶來立即的危機! 美國和臺灣都需要改變政策,鼓勵兩岸互相增加善意。過去幾天,沙利文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發生新的冷戰關係,而是尋求建立一個穩定的美中關係。之後傳出拜登和習近平將在11月15日視頻會晤。顯然中美都覺得要管控兩國關係的危險惡化!

美中關係是競爭和互利並存的,而良性兢爭更可以是改革的動力,所以,根本之計是拜登團隊需要聽美國智者的忠告,改變心態。

尼克森1994年在他的書,Beyond  Peace說"美國許多人常用民主和人權教訓中國,這在現在就是沒有深思熟慮過的不適當指控。 10年後這種指控就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中國根本就不甩你,20年後再談這個問題就是可笑的."

Huntington在他1996年的不朽巨著Clash of Civilizations中清楚的指出,“避免全球文明戰爭取決於世界領導人接受並合作,以保持全球政治的文明多樣性。”

曾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Z. Brzezinski 2011年為再版的"文明衝突"寫前言中說: 許多美國人常用簡單的口號"我們愛自由,他們恨自由" 處理複雜的文明挑戰問題,難怪由此產生的簡單的、煽動性的政策造成自我毀滅性的結果。

這些智者的忠言是在美國國力如日中天時說的,他們的話在今天更是夏日中的清涼劑!

50年前中美關係的奠基者,基辛格在10月23日說 "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霸權。 每個國家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但沒有任何國家擁有支配整個世界的潛力... 。 在中美關係的下一階段,兩國應該繼續求同存異,在平等和互不干涉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美國的對臺灣政策正在轉型期,我認為美國的最佳選擇是善用美國殘存的對台影響力,積極促成兩岸邁向和平統一,才能為三地人民爭取最大利益。在美華人必須盡一切力量將這些正確的聲音傳播給國會議員,官員和美國人民。

 

作者張文基為(美國)中美論壇社社長,美國南加州大學退休教授。本文源于在“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2021年會上的主旨發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