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鐸

俄烏衝突的背景和挑戰:對台灣和兩岸的啓示 ☆作者:周陽山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4/27

大綱

一丶歷史背景:Russia, Belorus, Ukraine and pan-Slavonicism

二丶烏克蘭民族問題:俄語/烏語;東正教/天主教;親俄/親西方

三丶烏克蘭-波蘭的長期恩怨;新納粹問題;貪腐與kleptocracy

四丶烏克蘭的憲政體制-半總統制的困境,與俄羅斯政制的比較

五丶民主化與自由化的挑戰

六丶俄烏衝突與和解方案

七丶大國博奕與代理人戰爭

八丶烏克蘭危機對台灣的啓示

九丶總結

‧‧‧‧‧‧‧‧‧‧‧‧‧‧‧‧‧‧‧‧‧‧‧‧‧‧‧‧‧‧‧‧‧‧‧‧‧‧‧‧‧‧‧‧‧‧‧‧‧‧

202217e01.jpg  

Ilya Yefimovich Repin(1844~1930)的油畫《札波羅結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1978~1891)描繪的烏克蘭哥薩克形象

 202217e02.png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1569~) 

202217e03.png

The Hetmanate in 1654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ontemporary Ukraine) 

202217e04.png

202217e05.png

The Polish-Bolshevik frontline in March 1919

202217e06.gif

202217e07.png

中國大陸外貿及GDP數據(2021

$6.05trillions;Export—3.364trillions;Import—2.687trillions(+30%)

GDP—$17.72trillions(77% of the USA); GNI per capital —$12438(+20%) 

1,ASEAN—$878billions(+28%):Export—$483billions(+26%);Export—$394billions(+30%);Major Partners:(1)Vietnam,(2)Malaysia,(3)Thailand 

2,European Union—$828billions(+27.5%); Major partners:(1)Germany,(2)France,(3)Nederland,(4)Italy.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oncluded in principle by the leaders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has been suspended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3,United States—(Chinese calculation)$755billions ;Export—$576 billions; Import—$179billions;

(USA calculation)$657billions(+14.5%); Export—$151 billions(+21.4%); Import—$506billions(+16.5%) 

4,Japan—$371billions;Export—$165billions; Import—$205billions 

5,Taiwan—(not include Hong Kong)$328billions;Export—$78billions(+30.4%); Import—$250billions(+24.7%) 

6, Russia—$146billions(+35.8%);Export—67billions(+33.8%); Import—79billions(+37.5%) 

7,Ukraine—$19billions;Export—11billions;Import—8billions 

GDP(nominal;by IMF)

1,USA-22.9trillions(24.2%); 2,China-16.8(17.8%);3,Japan-5.1(5.3%);4, Germany-4.2(4.4%);5,UK-3.1(3.2%);6,India-2.9(3.1%):7,France2.9(3.1%);8,Italy-2.1(2.2%);9,Canada-2(2.1%);10,Korea-1.8(1.9%);11,Russia(1.7%)

21,Turkey-795billions(0.8%);22, Taiwan-785billions(0.8%);23,Poland-655(0.7%) 

GDP(PPP)

1, China-27trillions(18.7%);2,USA-22.9(15.9%):3, India-10.1(7%);4,Japan-5.6(3.9%);5,Germany-4.8(3.3%);6,Russia-4.4(3%);7.Indonesia-3.5(2.4%);8.Brazil-3.4(2.3%);9,France-3.3(2.3%);10,UK-3.2(2.2%)

17, Saudi Arabia-1.7(1.2%);18,Taiwan-1.4(1%);19,Australia-1.4(0.9%) 

一丶烏東戰爭與俄烏和談的考驗

(2022/4/3,聯合報)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已展開了多輪談判,表面看來,雙方都表達了和解的意願,希望戰爭及早結束,進而推進戰後的重建與復原。但實際上,這場戰爭卻不易在短期內告一終結。其中主要原因是:

一丶儘管烏克蘭已承諾不再尋求加入北約,並研商中立化方案,但卻拒絕在頓巴次與克里米亞獨立問題上讓步,也不願意接受任何國土分離的妥協方案。

二丶俄羅斯在烏東地區佔據了連片土地,將俄羅斯-盧甘斯克-頓內次克-馬立烏波爾-克里米亞等地串在一起,而且已大規模摧毀新納粹份子的亞述營武力;進一步,還要將赫爾松州據為己有,提供克里米亞充分的水源和安全的屏障。在這樣的戰爭優勢下,除非烏克蘭方面讓步,否則俄羅斯將不會輕言撤軍,或提早結束戰爭。

三丶美國與歐盟都不會答應烏方為了結束戰爭而讓步。因之,烏克蘭人必須繼續苦撐下去,直到在歐洲鄰國受不了為止。儘管俄丶烏雙方都不願意將衝突惡化而為一場持久戰,但由於這是「代理人的戰爭」,在背後的決策者未答應停戰之前,流血犠牲的規模還將惡化下去。

四丶澤連斯基本人相信,他有能力說服西方各國政府與人民繼續支持烏克蘭參戰,並且得到更多奧援。因此,儘管戰爭前景不容樂估,他卻有堅定的信心將會獲得最後勝利。基於此,「打打談談丶談談打打」也就成為現階段烏克蘭政府的基本戰略。

五丶到目前為止,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規模甚大,但卻未對普京造成致命打擊,而且反彈的後座力還不小。其中包括,俄羅斯輸往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丶石油丶糧食丶農藥丶化肥丶金屬等,均具關鍵作用,且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而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選民心目中的表現,尤其是處理烏戰的能力,卻普遍不被看好;目前他的民調支持率僅及四成一,將對年底的期中選舉造成重大壓力。換言之,目前美歐方面是「傷敵一千,自傷九百」,如何在未來談判中掌握優勢,實在困難重重。

現在看來,關鍵性的妥協方案來自芬蘭經驗。一九二一年,一戰結束後成立的國聯在處理芬蘭西南角,以瑞典裔為主的歐蘭群島(Aland Islands)要求獨立丶並回歸瑞典時裁定,歐蘭群島必須留在芬蘭,並設定為非軍事區,以避免當時新成立的蘇聯疑慮,否則很可能會掀起一場俄羅斯和瑞典之間的戰爭。

於是,歐蘭群島息爭止紛,一百年來始終維持和平自主與高度自治,並成為各界參訪的著名案例。政治學界將此種特殊的制度安排稱為「聯邦化建制」(Federacy),與聯邦(Federation)丶聯盟(Union)制作一區隔。但其中成功關鍵在於俄丶烏與歐美三方,能否接受此種折衷方案,讓烏東地區就此療傷止痛丶休養生息,維持中立,並成為高度自治的非軍事區。這也正是俄丶烏和談的一大挑戰! 

二丶川普彈劾案的烏克蘭陰影(2019/11/28,優傳媒)

美國國會眾議院對川普總統「電話門」事件的彈劾案調查,如火如荼的展開!川普被控在今年7月25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時,要求烏克蘭方面必須對政敵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丶前副總統拜登進行調查,否則將擱置對烏國近四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是利用政府資源「出口轉內銷」的外交權謀和政治醜聞,而川普本人正處於風暴的中心。

據傳,拜登之子韓特.拜登可能涉及烏國石油公司巴厘斯瑪(Burisma)的弊案。烏政府若不順從川普之意,對此案啓動調查,美國威脅將會凍結軍援!這項援助經費是用於協助烏軍對抗俄羅斯支援的東部分離主義者,目前在烏東地區進行的獨立戰爭,至少已經造成一萬三千人死亡!美國民眾十分重視川普涉案的調查行動,但關心烏克蘭局勢的人卻不多。

一些美國官員在眾議院的公開聽証會上作証,川普確實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表示,他「遵奉總統的命令」,尋求與烏克蘭達成「交換條件」。他與川普的私人律師丶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協調此一行動,以促成烏克蘭政府對拜登進行調查。

桑德蘭是猶太裔的旅館大亨和銀行家,也是川普的重要金主,因政治酬庸而出任大使。桑德蘭說,川普政府施壓一事,高層人士大都有份,其中包括副總統彭斯丶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卸任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內。他說:「人人都有份,這不是秘密」。「我們向國務院和國家安全會議的領導層通報了我們的活動,他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知道是為什麼。」

由於朱利安尼係運用「非正規管道」促使烏克蘭調查川普的政敵,這種非正規的行動已破壞了美國的正式外交政策。這也證實了川普對烏克蘭的施壓,確實是圖謀個人私利,藉公器私用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中勝出。

另外,被迫下臺的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尤凡諾維契(Marie Yovanovitch)也指出,她受到保守派媒體和川普親信的攻擊,其中包括律師朱利安尼和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川普在內。這些人質疑她對川普的忠誠。她在2018年底得知,朱利安尼個人介入對烏克蘭的政策運作,並曾與烏國前檢察總長接觸,要求對方啓動調查。她從助理國務卿瑞克那裡得知川普有意逼退她,而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則敦促她用推特發文表態支援川普,以挽救她的職位。桑德蘭對她說:「妳必須玩大的,不然就回家,妳必須推文昭告天下說妳支持總統!」

目前已辭職的國務卿蓬佩奧的高級顧問麥金里(Michael McKinley)也告訴眾議院,他辭去職務是因為川普及其盟友砲轟尤凡諾維契,但國務院竟然不幫她說話。他曾三度請蓬佩奧出面支援尤凡諾維契,但蓬卻沒有回應。相反的,蓬佩奧卻多次譴責國會對川普的彈劾調查,也因此備受外交界的批評,指責他未能捍衛被捲入這起醜聞丶並屢遭川普抨擊的職業外交官。麥金裡指出,「我們在海外的大使似乎成了用來推動國內政治目標的工具!」這也反映出由川普政治任命的高官與常任官員之間各行其是丶離心離德。

面對國會的調查,川普十分惱怒,他抨擊主持調查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謝安達(Adam Schiff),呼籲以「叛國」罪嫌將其逮捕!但對於捐錢給他的金主桑德蘭大使,他卻說:「我和他不熟,但他似乎是個好人!」

而在另一方面,面對川普的彈劾調查案,剛當選烏克蘭總統不久的喜劇演員澤倫斯基無奈的表示,烏克蘭國內目前正試著推動許多重要的改革,而全球卻只關注「電話門」事件。澤倫斯基對媒體的窮追猛打十分不悅,他說,他的國家「厭倦」了與川普醜聞有關的問題,「我們有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獨立性、有自己的問題。」「每一個烏克蘭人都受夠了巴厘斯瑪案!」

但是,對於烏克蘭面臨的問題,卻很少有人真正瞭解和關注。

1989年夏天,我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城市宏偉而壯觀,基輔大學的紅赭大樓丶聖伊薩克教堂丶洞窟修道院丶以及重建後的黃金之門,都讓人印象深刻。此地還有在二戰期間納粹屠殺逾十萬人的「巴碧亞山谷」(Babi Yar,亦譯「娘子谷」)紀念碑,有超過三萬猶太人在此罹難。蘇聯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契特別為此創作「第十三號交晌曲──巴碧亞」,悲愴而感人!

我在親訪此地後,有感而發,特別在廿多年前將此曲的全部歌詞譯成中文發表,深嘆人性的悲涼和烏克蘭人民的命運多舛。在基輔,有一位中年太太告訴我,在這裡每一個家庭都承受著生離死別的苦難,每個人都有親人死於戰爭丶整肅和大屠殺!基於此,每當新人結婚之際,他們都要穿著正裝和婚紗,到各式各樣的紀念碑前悼念逝者丶紀念亡靈丶告慰先人!

接下來幾天,我搭機來到克里米亞的首府辛菲洛浦(Simferopol),然後乘車近兩小時,轉往黑海海濱的旅遊勝地雅爾達(Yalta),看到了二次大戰末期雅爾達會議的現場,也看到了成千上萬的俄羅斯民眾在海邊悠閒的休憇。當時我心想,儘管社會主義國家並不富裕,但這麽多的工薪階級有充裕的休閒時間,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平等的享受這樣舒適的度假天堂,的確也是著實不易。

但好景不長,兩年之後,蘇聯解體,風雲變色,烏克蘭從此一落千丈!

1991年八月間,美國總統布希來到基輔,在國會發表演說,面對烏克蘭議員舉牌要求獨立的訴求,他語重心長的說:「你們要拒斥自殺性的民族主義!」但是,民族獨立與分離主義的狂潮已然席捲東歐大地,原本人口眾多丶土地資源豐沛的烏克蘭,竟然在獨立之後因國族分裂丶內戰頻仍丶政爭激烈丶社會動盪,自此一蹶不振,從原本的歐洲穀倉變成了末段班的落魄大戶。

迄今,烏國人民平均年度國民所得只有美金三千多元,在全球約居第130名,僅及鄰國俄羅斯人的三分之一,波蘭人的五分之一。而全國人口也從2000年的4800萬人,驟降至當今的4200萬人。

2014年三月,以俄羅斯人為主的克里米亞半島舉行公投,宣佈脫離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歐盟各國措手不及,基輔當局也無力挽回。緊接著,烏克蘭東部發生了武裝衝突,以俄語人口為主的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相繼舉辦公投丶宣佈獨立,並組成「新俄羅斯邦聯」,與烏克蘭政府軍開戰。

根據聯合國估計,烏克蘭衝突的受害者人數已經超過五千人,而非官方的數字則比這一數字高出好多倍,但詳細數字仍無法確定。四年多來,武裝衝突產生了近百萬的難民,其中大部分都逃往俄羅斯。但這些分離主義者得到俄羅斯方面的支持,堅持繼續獨立抗爭,至今煙硝未散!

相較於布希總統對烏克蘭人的道德勸戒,警告「自殺性的民族主義」將帶來國家動盪和分裂危機,川普總統卻想利用烏克蘭危機,為他個人牟利。這是歷經劫難的烏克蘭人民的大不幸,也是美國國力和總統格局快速式微的表徵。

三丶從人民公僕到烏克蘭總統

(2019/9/18,優傳媒)

今年東歐地區出現的最大政治奇蹟,是烏克蘭政治素人、喜劇諧星澤倫斯基以7成3的得票率打敗現任總統丶億萬富豪波洛申科,成為自1990年代初烏克蘭獨立以來,得票率最高的總統。

在5月20日澤倫斯基就任總統之後兩個月,7月21日舉行國會改選,成立才一年之久,由他領導的人民公僕黨又以過半數的254席(國會總席次為450席)獲勝。這也是第一個獲得國會絕對多數支持的烏克蘭政黨。

澤倫斯基於1978年1月出生在烏克蘭東部,母語為俄語,父親是猶太裔的經濟學者和計算機專家,母親是工程師。他在大學時期攻讀法律,畢業後擔任演員和編劇。

2015年,他在一部名為《人民公樸》的電視連續劇中,飾演中學歷史教師,由於校方要求他班上的學生負責佈置總統大選的投票站,他頗有怨言,對烏克蘭的歷任總統語多批評,這一段視頻被學生傳到網上,卻大受民眾的歡迎,結果備受選民肯定,竟然當選了總統。

由於《人民公僕》的收視率甚高,今年1月21日,根據此一劇名而成立的「人民公僕黨」推舉他擔任黨主席,並成為總統候選人,結果假戲成真,贏得大選!根據當時民調,他名列第二,僅次於以「天然氣公主」聞名的前任總理季莫申科;但是到了2月初,她卻輸給澤連斯基,由此反映出民眾急於求變丶換人做做看的心態。至於現任總統波洛申科,反而落到了第三位。

為了爭取連任,波洛申科不斷重申他對抗俄羅斯的決心,在與俄羅斯相鄰的亞速海和刻赤海峽與俄軍大陣仗的對峙,並結合北約進行軍事演習,造成烏丶俄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勢。波洛申科強調,這次總統大選是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兩人之間的戰爭。烏克蘭人民必須在他和普京之間做一選擇,只有他勝了,才是烏克蘭人的勝利!

但是,澤倫斯基卻不是普京的代理人,也不是親俄勢力的代表。他的主要訴求是親歐丶直接民主丶民粹主義丶反貪腐和福利自由主義。他主張提高政治透明度、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參與政治。在外交方面,他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但需要經過全民公投的授權。在對俄羅斯關係方面,他同意與普京談判協商解決領土問題,並且儘早結束烏克蘭東部的內戰。

烏克蘭選民早就厭煩了政客的嘴臉和極端丶愚勇的行徑,他們寧願相信像澤連斯基這樣素樸而無政治經驗的素人,也不願再讓老派的政客以國家安全為由動輒威脅恫嚇。烏克蘭選民固然不會選擇支持普京立場的候選人,但也不願讓與普京公開為敵的波洛申科繼續製造分立丶對抗,塑造個人英雄形象,藉此從火中取栗!

澤倫斯基不走傳統的選舉路線,他主要是靠電視劇與社群媒體以鼓動風潮。他反對過去烏克蘭當局禁止播出俄羅斯節目這樣極端的作法,而在演出中,他既挖苦強硬的民族主義者,同時也奚落俄羅斯當局。但是他特別強調:必須要讓烏克蘭政府中那些貪官汙吏永遠退出政壇!

接連的兩次選舉結果顕示,烏克蘭民眾寧願讓一個41歲的年輕人上台,並且支持他所代表的新政黨和國會議員,也不願意再信任那些運用激進的民族主義手段、號召反俄羅斯的老派政客。

烏克蘭是1990年代蘇東波變革過程中,轉型最為失敗的國家之一。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烏克蘭的人口多達4200萬人,僅次於俄羅斯丶列居第二。該國的國土面積60萬3700平方公里,為歐洲第二大國。另外,烏克蘭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丶肥沃的黑土地和強大的國防武力,但卻因內部的族群分立(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長期不和)、宗教信仰的差異(東正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分歧)丶嚴重的貪污腐化和流血內戰等因素,陷入經濟危機和顏色革命的泥淖中。

二十多年來,烏克蘭的改革事業始終在原地打轉丶停滯不前。它與俄羅斯的關係不斷地惡化,2014年還經歷境內克里米亞半島民眾推動公投丶尋求獨立丶最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分裂危機,而東部親俄民兵尋求獨立的內戰迄今仍未結束。

在平均個人國民所得方面,迄今烏克蘭人只有三千美元左右,僅及鄰國波蘭人的五分之一,俄羅斯人的三分之一,白俄羅斯人的二分之一。在中東歐地區的二十餘國家中,名列末段班。目前國民平均壽命,男性僅為61歳,女性為72歲。自1991年獨立以來,總人口一直呈現負成長,目前已經銳減了800多萬人。

儘管澤倫斯基在選舉中大獲全勝,但很多人並不看好他的的從政前景,他從無政壇經歷,執政綱領頗為空泛,而且缺乏政治團隊的有力支持,另外,他還引進了一些劇場工作者和演藝人士擔任公職,頗受物議。

但重要的是,他因親和樸實丶平易近人丶貼近民意而勝選,也必須繼續維持這樣的親民形象,推動反貪防腐的積極作為,並積極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儘早結束烏東內戰。這正是烏克蘭人民的期待,也是他能否轉型成功,從演員變成政治家的關鍵考驗。

想想烏克蘭,回頭看臺灣,是不是有幾分相似?

四丶在美國服刑的烏克蘭前總理

(2022/4/14,中國時報)

1991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後,由於族群衝突丶黨派林立,政治人物用人惟親,循私舞弊;結果導致政局動盪丶貪腐橫行!據統計,每年政府官員的貪墨數額,竟高達全國總生產的五分之一。

近期美國媒體報導,總統之子杭特.拜登曾利用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上下其手,從中漁利!兩三年前川普總統得知後,曾要求澤連斯基總統必須提供相關訊息以資運用,否則將對烏軍援扣中不發。這是當年民主黨人發動對川普彈劾的重要背景之一。澤連斯基無端捲入,徒呼負負。

烏克蘭在憲政體制上採取折衷式的「半總統制」,由擔任國家元首的總統和主掌行政體系的總理各司其權丶各據其位,各擁人馬丶各行其是。其結果卻造成兩人之間關係長期緊張,人事更迭尤為迅速。

迄今31年來,烏克蘭已產生了6位總統和15位總理,若再加上代總理,共達20位之多。其中只有第二任總統庫其馬曾連任一次;而總理平均一任只有一年半左右。於是,政局變幻莫測,經濟持續下滑,人去政息,有如跑馬燈!

其中第五位總理拉扎連科於1995年被總統庫奇馬任命為能源部長,掌握油氣供應,第二年進一步出任總理。在他掌政期間,透過自由化與市場化手段,倒賣國家資源,抽取高達50%的傭金,並將數額巨大的國有資產轉移國外,流入他在海外的銀行帳戶。此外,他還提????以「天然氣公主」聞名於世的季莫申科,後來也曾出任總理,兩人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成為「權錢交易」與「羶色腥」政治的代表人物。

庫其馬承認,任命拉扎連科擔任總理是重大的錯誤。烏克蘭檢察機關以濫用職權、非法開設海外銀行帳戶和貪污等罪名對他提出了控訴。1998年底,拉扎連科在瑞士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第二年,他又逃到美國,企圖尋求政治避護。美國政府應烏克蘭要求,將其逮捕。

2004年「透明國際」組織在全球腐敗報告書中,將拉扎連科列為全球最腐敗的領導人,排行第8位,一共貪污達2億美元。2000年6月,美國政府以洗錢、勒索、詐欺等罪名對他提起公訴。2004年6月,聯邦陪審團裁定有罪。2006年8月25日,加州舊金山聯邦地區法院判處他9年共108個月監禁,並處以1000萬美元罰金。2009年11月19日,法院將他的刑期縮減為97個月。他成為繼巴拿馬前總統諾列加之後,另一位在美國執身囹圄的外國政府領導人。

在拉扎連科服刑期間,烏克蘭政府曾多次要求將其引渡,但均被美國以缺乏引渡條例而拒絕。烏克蘭檢方指控他牽涉的刑事案件,竞多達50件以上。而今,出獄後的拉扎連科既非美國公民、也不具居留權,但卻靠著堆積如山的贜款僱請律師隊伍,避免被驅逐出境丶回國受審。

拉扎連科是烏克蘭民主化與自由化過程中重要的反面教材,也是烏克蘭貪腐政治的具體縮影。但諷刺的是,在俄烏戰爭中,他卻成了逃離戰火的幸運兒。 

五丶美歐大國面對烏克蘭變局的困境(2022/3/9,聯合報)

俄丶烏戰爭爆發之後,澤連斯基總統面對強鄰的武力壓制,而原先信誓旦旦的美歐各國卻一籌莫展丶口惠而實不至,堅持不派兵支援。此際,孤立無助的他,對北約表示失望,也深深感到誤信強權的無奈與悲涼!這凸顯了夾雜在大國博奕之中小國政治人物的淒楚命運。

對於這位出身喜劇演員的政治新手而言,這真是一夕闖叢林丶被強權拉得團團轉,卻又得罪了身邊的老大哥。現在,飛彈壓境丶大軍進逼,真是前途茫茫!他個人的命運究竟是福是禍丶而烏克蘭的前途是興是敗?卻在未定之天。

對美國與歐盟而言,烏克蘭本來就是一個貪腐橫行丶政客無行的邊陲之國,是招之即來丶棄之不足惜的棋子。拜登之子就曾在這裡扮演大國掮客的角色,並從其中上下其手。兩年前,美國前總統川普還一度威脅澤連斯基必須提供相關醜聞,供其打擊政敵拜登之用。

從1989年冷戰結束迄今,烏克蘭獨立後內爭不斷丶國勢快速下頹,人民用腳投票不斷移向國外,總人口已從5100萬人遽減至4200萬人。儘管烏國資源豐富丶國土遼闊丶過去的基礎建設良好,但國民所得卻僅有1600億美元,平均國民所得3800元,居東歐各國之末!實可說是民主轉型的失敗案例。

但是,美國和北約組織卻一心一意誘引烏克蘭作為打擊俄羅斯的橋頭堡,並想在此設置戰略設施丶直接威脅莫斯科的安全。基於此,美歐大國對於過去八年在烏東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二州俄羅斯族人面臨的生存危機,置之不理。而澤連斯基卻甘心扛起加入北約丶對抗俄羅斯的大旗,面對普丁的盛怒,猶渾然而不自知。

迄今,在烏東地區已有一萬五千人死於非難。這無疑提供普丁政府武力制裁的口實,並藉「非軍事化」與「去納粹化」之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直接侵入烏境,為俄羅斯裔一吐屈辱的怨氣。

但是,除了經濟制裁之外,美歐大國卻不敢直接面對強大的俄羅斯軍隊,更不敢對抗普丁的強勢威脅。拜登總統已一再宣示,美國不會派兵支援烏克蘭,德國陸軍總司令也坦誠面對變局的強烈無力感。總之,「無能為力」的西方只有犧牲烏克蘭,也只能睜大眼,看澤連斯基如何應變了!

六丶烏克蘭危機與芬蘭化抉擇

(2022/2/27,聯合報)

烏克蘭危機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的閃電式攻擊勢如破竹,快速攻入首都基輔,並造成嚴重死傷。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俄軍兵臨城下,烏方敗退之勢已難遏止。在美國與歐盟各國拒絕軍援烏國的孤危處境下,澤連斯基總統除了接受白俄羅斯的提議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之外,恐怕已無其他更佳的選擇。

澤連斯基為了保持尊嚴丶維繫和平,並減少傷亡,只能接受「非軍事化」丶「去納粹化」和「中立化」的方案,並選擇「芬蘭化」的政策方向,及早結束危機,讓烏克蘭成為東丶西間的和解之橋,而非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換言之,一方面不再尋求加入北約,另一方面則積極改善烏俄關係,避免再度與強鄰攤牌。

但是,「芬蘭化」政策卻非唾手可得,更非一蹴可及。根據冷戰時期芬蘭人在蘇

聯與西方兩大集團之間長期維持中立丶和平,落實繁榮與民主的成功經驗,以下的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它要得到美國和歐盟的默許。如果美方拒絕,並支持烏克蘭強硬派和新納粹份子頑抗到底,甚至鼓勵民眾拿起武器進行巷戰,或推動持續性的游擊戰,那就可能形成長期戰爭局面,使烏克蘭成為焦土,而俄丶烏之間的衝突在短期內恐難以化解。

其次,俄軍必須高度節制,避免惡形惡狀,造成過多民眾傷亡,釀就更深一層的族群仇恨,使戰後的維穩工作與和解任務難以推動。由於過去烏丶俄間的民族嫌隙已深,再加上在此次危機中烏克蘭人陷入孤立無助的困境,勢將形成一種集體性的焦慮感與挫敗情緒,烏國民眾若持續這樣的負面心理狀態,並拒絕中立化的和解方向,則「芬蘭化」政策就將難以落實。

再者,過去「芬蘭化」政策的成功推動,與連續幾位芬蘭國家領袖的穩重丶睿智丶超越黨派,舉國一致對外的共同優勢,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包括擔任「芬蘭統帥」的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以及長期擔任總統(1946~1956;1956~1982)的帕錫基威(Juho Kusti Paasikivi)丶柯克能(Urho Kaleva Kekkonen)等人,都是對蘇聯和俄羅斯暸如指掌的超黨派人物。他們在國內外的高度聲望和成熟的政治技巧,引導芬蘭度過多次危機的考驗,最後終底於成。

但目前烏克蘭政局卻是高度分立丶嚴重腐化,而且民怨深重。如果澤連斯基和他的同僚,以及未來的後繼者不能排除萬難丶凝聚共識丶一致對外,則「芬蘭化」任務恐將難以實踐。

由此看來,烏丶俄之間的衝突一旦昇高而為流血戰爭,就很難透過和平途徑與和解步驟得到妥適的安排。如果烏克蘭危機不能及時化解,不能汲取「芬蘭化」的智慧與教訓,而美國與北約又決定在這次「代理人戰爭」遇挫之後激化反俄羅斯的戰略佈局,則其結果恐將進一步的惡化東丶西對抗的危局,不可不慎! 

七丶拜登總統的烏克蘭算盤

(2022/2/17,中國時報)

俄羅斯丶烏克蘭與白俄羅斯是東斯拉夫民族建立的三個國家,有共同的歷史丶近似的語言和長遠的文化傳承,可說是兄弟民族。其中,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最重要的政治中樞,第二大城聖彼得堡是昔日的帝國首都,至於烏克蘭的基輔則是三個民族共同的文化原鄉,如同中國的西安,或日本的京都。

「烏克蘭」一辭意味的是「祖國丶家鄕」,但另一說則是「外圍丶邊疆」,前者反映了烏克蘭人的主觀認知,後者則是俄羅斯人的普遍共識;這也凸顯了俄丶烏兩國人民「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的分歧。

根據2001年的統計,在烏克蘭境內有85%民眾以烏克蘭語為母語,15%說的則是俄語,另外還有192萬烏克蘭人住在俄羅斯境內。這凸顯了兩者間「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現實。

但在過去30年裡,由於蘇聯瓦解,經過了民族國家意識的再造,以及外部顏色革命的推波助瀾,導致俄丶烏之間兄弟鬩牆丶互為寇仇!2014年起,烏克蘭內戰造成死傷枕藉,兩國關係江河日下,隨時可能兵戎相見。

俄羅斯總統普丁為了維持自身的安全屏障,要求美國承諾北約不再繼續東擴,也不得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組織。但拜登已經拒絕,並聲稱俄烏戰爭即將一觸即發,美國公民應立即離開烏國,以免受到戰火的摧殘。

但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相信兵凶戰危之勢仍有轉寰餘地,他一方面要求美國拿出確切的戰爭情資,另一方面則邀請拜登親自訪烏,以具體行動表態支持烏克蘭,而不是輕言恫嚇。但據紐約時報報導,拜登「極不可能」接受此一邀請。相對的,德國總理蕭茲卻立即分訪烏丶俄兩國,以具體行動進行斡旋,以期化解紛爭。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和德國有這樣迥異的反應呢?其中主因有三:

一丶俄丶烏戰爭一旦爆發,歐洲安全情勢將急轉直下,形成中東歐的地緣政治危機,而目前領導歐盟的德丶法等國勢必被迫捲入。基於比,面對此一安全困境,只有儘早地介入,方能息爭止紛。但對美國而言,除了在大西洋另一邊隔岸觀火外,還可藉此消化國防預算丶緩解通膨危機,並讓軍火工業集團獲得更多收益,而政治人物也因此大發戰爭財,分配到更多的獻金與利得。

二丶當戰事爆發後,美國將有充分的理由進一步擴張北約勢力範圍,容納烏克蘭丶喬治亞等國,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擴大對歐洲的政治丶軍事影響力,順勢分化歐盟!這是後冷戰時代難得一見的戰略機遇,對美國獨霸局面的維繫,十分有利。

三丶若俄羅斯最後戰敗,普丁恐將被迫下台,這對拜登而言,將是對年底期中選舉的一大助力。反之,如果烏克蘭失敗,則可藉此強化美國人同仇敵愾的危機意識,對執政者亦屬有利。這正是拜登在博奕時的如意算盤,卻也是烏克蘭人戒慎恐懼丶忐忑不安,尋求對俄和解的主因。 

八丶俄烏對抗的癥結與轉折

(2022/3/9,聯合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起全球震驚,大多數民眾強烈譴責俄國的暴行,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反向指責烏軍與民兵在烏東地區的暴行,這卻不足以讓侵略行動正當化,負負不能得正,戰爭必須遏止!

但另一則網訊卻出現在大眾眼前:「當年西方國家炸伊拉克時,你沒有反戰。炸利比亞時,你也沒有反戰。炸敍利亞時,你還是沒有反戰。後來烏軍炸烏東人民時,你也不在意。現在俄羅斯炸烏克蘭,你卻受不了⋯然後你告訴我,你堅定反戰!」

對於這樣的質疑,有人會說:「我從頭到底就反戰,即便主角是美國也反對!」但也有人認為西方代表正義,發動戰爭有其正當理由,至於俄羅斯的戰爭則一定是錯。但真的是這樣嗎?果如是,當年蘇軍在二戰中一起把德丶日等國打敗,恐怕也就成問題了。

另外,還有人說,我們支持西方才能求得自保,這是立場問題,沒有是非可言!但受戰火凌遲的烏克蘭,為什麼強烈指責北約和歐盟不肯派軍支援?為什麼口口聲聲支持烏克蘭的拜登總統,卻堅持不派美軍參戰?

有人會說:因為這不符合西方利益,然而西方已發動對俄的制裁。但這些制裁真的有效嗎?制裁果真能制止戰爭嗎?

其實,關鍵不在於無知或冷感,而是由於文化霸權早已被西方媒體掌控,故意灌輸特定訊息給一般大眾,卻不讓真相如實呈現。而俄羅斯一貫以戰鬥民族形象示人,既霸道又威嚇,在認知戰與輿論戰上自然是一敗塗地。

但如果仔細聆聽一些重要人物的分析,真相與對策其實不難呈現。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指出,「西方必須明白,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永遠不可能只是一個外國。俄羅斯的歷史始於基輔羅斯,在數個世紀裡,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烏克蘭不應該加入北約,而應該追求類似於芬蘭的姿態。保持高度獨立性的同時,在大部分領域與西方合作,但也要小心翼翼避免與俄羅斯出現對抗。」

美國前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也指出,「就烏克蘭而言,美國對其國內政治的干涉很深—甚至到了似乎直接挑選總理的地步。美國支持2014年的政變,那場政變過程很難說符合法治或民主」。「仍在烏克蘭醞釀的暴力事件也始於親西方的西部地區,而非東部頓巴斯;頓巴斯地區的衝突,更多源自烏克蘭族對俄羅斯族的施暴」!

這是一場美國本應制止而未制止的戰爭,現在澤連斯基總統終於表態了,一方面他宣佈烏方不指望加入北約,另一方面也同意與俄羅斯討論烏東地區與克里米亞問題。這是重要的轉折。俄羅斯應該要有善意的回應,並及早結束戰爭。但經過這次戰爭後,俄烏撕裂的關係還可能重回過去嗎?美國的大國威望有可能恢復嗎?歐洲大陸依然是安全與和平的嗎?

九丶北約東擴的極限

(2022/3/17,聯合報)

1989年冬東歐集團解體;緊接著,1991年12月26日蘇聯瓦解,冷戰宣告終結。原先與華沙公約集團對抗的北約組織,其存續意義備受質疑。1990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向戈巴契夫承諾,北約絕不會在德國統一後「東移一寸」。但北約卻食言了!

三十年來,北約納入東歐14個國家,成為西方獨霸的軍事同盟。今年二月它正式拒絕俄羅斯要求停止東擴的訴求,其結果是,俄烏戰爭在一夕之間爆發了。

為什麼蘇聯瓦解之後,美國仍然堅持要以俄羅斯為敵呢?這是為了維持霸權,必須尋找新的敵人!

已故美國戰略思想家杭廷頓坦承,「尋求認同與重建種族身份的民族根本上就需要敵人,而潛在最危險的敵對關係存在於世界諸大文明斷層線的兩側。」這條斷層線在歐洲東部,指向俄羅斯東正教文明,以及敵對的中西歐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明。質言之,這是基督教世界的內部矛盾和文明衝突。

一心一意拆解南斯拉夫的柯林頓總統,在1999年決定推動北約第一次東擴,接納波蘭丶匈牙利、捷克這三個天主教和新教國家。此時北約已從原先的西歐16國擴張為19國。

2004年北約第二次東擴,一口氣接納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七國。其中波海三國係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愛丶拉兩國主要信仰基督新教路德宗,立陶宛則篤信天主教;三國與俄羅斯關係一向不睦,而其國內還有不少俄裔移民,影響力不容小覷,必除之而後快!至於後四國則係前蘇聯衛星國,也想擺脫俄羅斯羈絆。斯洛文尼亞是天主教國家,剛自南斯拉夫分裂出來;而斯洛伐克則在1993年與捷克分手而獨立,他們都仰賴西方的經濟和軍事支持。

2009年4月,北約第三次東擴,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以及長期與塞爾維亞(信仰東正教)對抗的克羅埃西亞(信仰天主教)一同加入北約,此時增加到28國。

2017年,北約第四次東擴。與塞爾維亞同文同種丶也同樣信仰東正教的蒙特內哥羅(亦稱黑山)加入。但這次連川普總統都發颷了。他對福斯新聞網記者談話,表達美國絕不願意根據北約規範,為一個人口只有65萬人的小國(黑山)打仗。但東擴趨勢卻停不下來了!

2020年,信仰東正教的北馬其頓加入北約,這是第五次東擴,北約增至30國,比歐盟還要多3國。但此時居東正教世界之首的俄羅斯卻按捺不住了。

北約和歐盟的重疊比例約為三分之二,目前只有英國丶挪威丶冰島丶土耳其丶阿爾巴尼亞丶蒙特內哥羅和北馬其頓等七國非歐盟成員。後四國是因經濟丶社會丶宗教和文化條件不符歐盟規定而在外面徘徊。至於前三國則拒絕加入或執意退出歐盟。

如果北約還想進一步東擴,目標恐怕就剩下與俄羅斯公開為敵的烏克蘭和喬治亞(另譯格魯吉亞)了。現在俄烏戰爭不幸爆發,血流成河,烏克蘭人終於知道,加入北約的想法不但不切實際,恐怕還將帶來滅頂之災!

美國和德國都已表明,不會幫烏克蘭打這一仗,所謂軍援只不過是讓美國軍火商多賺一些錢罷了,但苦的卻是老百姓。「以生民為芻狗」,這也凸顯了北約東擴的真相和極限。

十丶巴亞—烏克蘭的血與淚(1991/9/13,聯合報)

一九九一年八月間,美國總統布希造訪蘇聯,離開首都莫斯科後不久,來到烏克蘭首府基輔,向國會發表演說。布希面對著該地議員要求獨立的告示牌,清楚地告誡所有烏克蘭人民:

    「你們要拒斥自殺性的民族主義!」

半個多月後,蘇聯爆發流產政變,總統戈巴契夫經歷四天的拘禁後返回莫斯科,蘇聯共產黨面臨解體,俄羅斯帝國走向分崩離析的亂局。

八月下旬,繼波羅的海三國之後,烏克蘭正式宣布獨立!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旋即警告烏克蘭,必須先與俄羅斯商討領土及邊界問題,並要求烏克蘭歸還黑海沿岸港口及克里米亞半島。此一聲明,立即引起烏克蘭當局的強烈抗議,並使政變失敗後的樂觀氣氛一掃而空。「自殺性民族主義」的警語言猶在耳,卻幾乎是一語成讖。

布希總統訪問基輔時,也特別赴巴碧亞(Babi Yar)峽谷,向二次大戰期間的死難者悼念。巴碧亞,這塊猶太人的傷心地,正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民族主義心結的象徵,以及,許許多多蘇聯藝術家和知識份子努力突破的禁忌。

當代最傑出的蘇聯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D. Shostakovich, 1906-1975),一九六二年創作了著名的第十三號交響曲「巴碧亞」(op. 113)並於當年十二月十八日在莫斯科音樂院首演,由著名指揮家孔德拉辛擔綱。兩天後,做了第二次演出。但是第三次演出卻被無限期的延後,表面的理由是獨唱者生病,實際原因卻出在這首交響曲的歌詞上。

蕭氏的第十三號交響曲,和馬勒的許多交響曲一樣,包含獨唱及合唱。「巴碧亞」事實上是一種康塔塔形式的作品,包括五首歌曲,第一首即「巴碧亞」,全曲時間約十七分鐘,其餘四首主題分別是「幽默」、「在店中」、「恐懼」和「生涯」,時間均稍短,整個交響曲則長達六十五分鐘左右。由一位男低音擔任獨唱,配上男聲合唱和交響樂隊,聲勢十分壯觀,頗具東正教唱詩班的風格。

蕭氏在處理此曲時,相當重視氣氛的經營,由沉鬱而緊張,由危機四伏而漸趨高昂,最後回復平靜,再經幾番起伏,緊扣心弦,感人至深。

首演之後雖因政治緣故而不尋常的未見官方樂評,過後的專業評論對樂曲大加讚揚,但是作詞者葉夫楚先柯(1933-)卻備受批評,這也是此曲演出大費周折的主因。

一九六二年底第二次演出後,蕭氏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不得不同意改變歌詞,葉夫楚先柯本人也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默默接受了此一改變。

造成此一改變的真正原因,則必須回溯到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一年六月廿二日,德國納粹軍隊入侵蘇聯,九月十九日,占領烏克蘭的基輔。五天後,一連四、五日的炸彈熣毀了基輔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建築,納粹份子立即散布謠言,將此一爆炸事件歸於烏克蘭的猶太人。由於過去史達林的恐怖政策在烏克蘭造成嚴重的死傷,而烏克蘭人及懷疑猶太人為其幫兇,因此納粹乃巧妙運用此一反閃族主義者的反猶情緒,並著手展開了一連串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一九四一年九月廿九日、三十日兩天,為數三萬餘的猶太人,被送往基輔市北郊的巴碧亞峽谷執行死刑。隨後的兩三個月,共有十萬人死於此地,其中九萬人是猶太人,約居基輔市猶太人口的半數。

值得注意的是,當納粹入侵之際,仍有二十萬猶太人居住在基輔,但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被捕他遷或隨蘇軍撤退,因此到九月間留下的猶太人多係老人丶婦女及孩童,跟隨著祖父母留下未走。而由於在一九三九至四一年間,德、蘇之間為同盟關係,因此蘇聯當局刻意封鎖了納粹德國在西歐殺戮猶太人的消息。結果,一直遲至猶太人在基輔被捕之際,他們都還以為德軍會將其遷往德國或送回中東巴勒斯坦一帶安置,卻不知無情的死神已經君臨了!

在猶太人被捕與受難的過程中,雖然有少數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救了一些猶太小孩,使他們得以倖免於難,但其後一生,他們卻多掩飾自己的猶太身分,方得苟全於世。而且,必須一提的是,雖然納粹在四年後即已潰敗,東歐及蘇聯各地的反猶氣氛,卻絲毫未衰。一九五○年代,保加利亞的領導階層曾進行大整肅,目的就是清除領導層中的猶太人。因此,在反猶傳統深厚的烏克蘭紀念巴碧亞,就成為一項十分敏感的事了。

在俄烏邊界出身的赫魯雪夫,雖然在史達林死後實施開放與修正政策,但對巴碧亞問題始終抱持強烈反對「平反」的態度。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也就是蕭斯塔高維奇第十三號交響曲首演的前夕,赫魯雪夫的文化事務總管伊里契夫,還曾警告蕭氏應取消第二天的演出。蕭氏雖然拒絕,但最後仍不得不屈服,並修改此曲的歌詞。

其中改動的地方有二處,一係第五行至第八行,另一則是第四十三至四十六行。前者內容,係葉夫楚先柯自喻為一流浪在埃及的希伯萊人,改正後的詞句則是這樣的:

    我站在這裡就像立雖在一口井泉邊,

    讓我對我們兄弟般的情感產生信念,

    這裡躺著的是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

    他們與猶太人一樣葬在同一處墳場裡。

很顯然的,改動後的詞句有意淡化在這座墳場中九成死者是猶太人的事實。至於所謂「兄弟般的情感」,就更有粉飾太平、掩蓋反猶太主義盛行的意味。另一處原是葉夫楚先柯自比為巴碧亞的死者,包括老人與小孩,在做無聲的吶喊。但這一段則被改為:

    我想起俄羅斯的英雄事蹟,

    以它自己的身軀抵擋著法西斯主義的侵凌;

    奉獻微不足道的一點滴,

    親愛的俄羅斯為了你的生存與運命。

這段更動的詞句,無疑也可作為「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的藍本,愛國主義情緒洋溢,但卻與作者原先的控訴無涉。不過在此次更動之後,「巴碧亞」的第三次演出就被批准了。

但是,歌詞更動之後,蘇共官方仍不滿意,一九六三年二月十日,第三次演出之後,官方評論認為作曲甚佳,但歌詞仍有缺憾,並建議蕭氏最好「大幅度改動歌詞,或者完全揚棄它」。

一個月後,赫魯雪夫在三月八日舉行的一次文藝檢討會議中,公開指責「巴碧亞」詩句的不當。他說:

這首詩的作者未能真正展現與譴責法西斯主義者,尤其是該為巴碧亞大屠殺負責的法西斯罪犯。這首詩顯示似乎只有猶太人才是法西斯惡行下的受害者。然而,希特勒這個屠夫謀殺了許多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其他的蘇聯少數民族。這首詩卻顯示了他的作者未能表現出政治上的成熟,而且忽略了歷史事實。……自從十月革命以來,猶太人在蘇聯享有與蘇聯其他民族一樣各方面的平等權利。在我國並無猶太人問題,想要製造此一問題的人,不過是奴性般的重複他人的舊說罷了。

但是,赫魯雪夫的辯解與指責卻無濟於事,蘇聯的民族紛爭不但未曾稍歇,而且益發激烈!而巴碧亞這塊種族殺戮的血腥之地,不但未能如願的改成紀念公園,反而被官方派出推土機填平,準備改建為公寓和電視塔。蘇共當局顯然想將這座大墳場,自人們記憶中永遠抹去。

一九六四年十月,赫魯雪夫被整肅下臺,知識界、文藝界的「小陽春」持續了好幾年。第二年的六月,蘇聯國家領導人之一的柯錫金在拉脫維亞首府里加發表演講,譴責「民族主義、強權沙文主義、種族主義和反閃族主義(反猶太)」。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巴碧亞」交響曲第四次演出。十天後,烏克蘭政府宣布將在巴碧亞立碑,紀念十萬名無辜的死者。這項計畫早在一九五九年即已提出,卻因莫斯科當局的反對而延擱了六年之久。

但是,隨後幾年的國際情勢變化,包括一九六七年六月的中東戰爭和一九六八年的捷克「布拉格之春」,造成蘇聯當局與以色列及猶太人關係惡化,巴碧亞紀念碑也因而一延再延。

一九七○年十二月,一群猶太人在聖彼得堡劫機,試圖逃往國外。自一九七一年起,國際壓力不斷要求蘇聯允許猶太人移民,但蘇共當局態度仍然十分強硬。一九七二年,有廿七位猶太人因為在巴碧亞墳地上置花紀念而被捕。第二年,有成千的猶太人因試圖在巴碧亞舉行宗教儀式被警察驅離。在此期間,有關巴碧亞的一些文學作品,也受到各種形式的阻撓,不得刊行。

巴碧亞紀念碑歷經波折之後,終於在一九七六年的夏天完工了。這是一座約三十呎高,幾十個受難者糾結在一起的石像,豎立在一條緩坡的盡頭。紀念碑上是下列的刻文:

「一九四一到四三年間,在這裡,德國法西斯侵略者殺害了超過十萬的基輔市民和戰犯。」

至於「巴碧亞」這首交響曲的歌詞,在一九八三年終於獲准按照原先的形式出版,不須再依「欽命」改動歌詞。最近幾年各種版本的交響曲演出出版,包括羅斯波維契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及海亭克指揮荷蘭音樂會堂交響樂團等,他們演出所用的歌詞,也均係採取此一原版。在原詩出版之際,作曲者蕭斯塔高維奇已辭世八年,而葉夫楚先柯(他並非猶太人)則在出版時加上了一段重要的註言:

「巴碧亞是基輔郊區的一處峽谷,希特勒的黨羽在這裡殲滅了數以萬計的蘇聯人民,包括猶太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和其他基輔居民。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巴碧亞尚無紀念碑。現在則己豎立了紀念法西斯主義下犧牲者的碑石。

法西斯主義以種族屠殺的手段加害猶太人。現在,在歷史的神奇弔詭下,以色列政府也以種族屠殺的手段加害巴勒斯坦人,他們已被強行驅離自己的土地。」 

一九八九年九月下旬,離開了自由化浪潮初興的中東歐,我來到了蘇聯,造訪了基輔市的巴碧亞。由於長期聆聽蕭斯塔高維奇的音樂,也關心蘇聯東歐的歷史和時局,當我驅車趕到巴碧亞時,內心感到的不是沉痛,也不是原先預期的感傷,而是淡淡的憂愁與無奈。在巨大的石碑陰影下,我感知到人類生命的卑微。十萬人的青塚不過化為一片草場。但,單在烏克蘭一地,這種人命卑賤的殺戮悲劇,卻已在近代史上出現了好幾回呢!

一位基輔市的導遊告訴我,每一個烏克蘭人的家庭在過去半個世紀裡,都經歷了不同程度親離子散的悲痛。有的人死於史達林的大整肅,有的人在農村集體化過程中不幸湮滅,也有人為納粹殺害,還有的人在戰後因KGB的逮捕而神秘失蹤。因此,每當烏克蘭人要辦結婚喜事時,都穿戴著禮服白紗,到各處的紀念碑追悼死去的親人。往者已矣,但新的生命卻永不停息!

烏克蘭人的命運多舛,正像是巴碧亞所象徵的猶太人死難一樣。一九九一年的民主浪潮,雖然敲響了蘇共的喪鐘,卻也使種族傾軋和褊狹的族群意識復甦,並在蘇聯各地掀起獨立、反獨立、族群清洗的巨流。最後,終於形成了新的流血、仇恨和寃寃相報的恐怖氛圍。

於是,當一些人正莫名的為「蘇東波」解放而雀躍之際,我卻看到了波羅的海三國的排猶新浪潮,在摩達維亞羅馬尼亞人反俄民族主義,以及南斯拉夫境內不斷惡化的種族殺戮,均為顯例。在這一波波以民主與獨立為名的流血鬥爭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藉地區民族主義而崛起的民粹型領袖,葉爾欽、華勒沙、米洛塞維契,正是這份不斷擴大的名單上幾個重要的「先行者」。長此以往下去,東歐與蘇聯的民主前景絕不容樂觀,而族裔鬥爭的血腥史,也就要繼續繁衍下去了。

因此,我又想起了巴碧亞。經過了這兩年的巨幅的變革,在新的民族主義風潮下,巴碧亞這座苦難的象徵,又會經歷什麼樣的衝擊呢?

是成為烏克蘭人不願再提的恥辱標籤?是轉化而為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鬥爭的新標誌?還是因為猶太人的被迫遷離,成為一個遙遠而讓人逐漸淡忘的血痕與印記?

巴碧亞,誰能告訴你?

 

周陽山 |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