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短評

核電廠不能一次全廢了!作者:梁啟源 | 台灣電費,漲!漲!漲!作者:陳立誠

 

編者的話:

201822u02.png

台灣能源,有核能,有煤力,有風能和太陽能。我們在這裡推介梁啟源先生和陳立成先生的短文,評介各能源的應用和效果分析。

梁啟源先生是我台大經濟系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各散東西。今年三月廿七日,五十年後,在台大經濟系同學會中重敘。六十多位老同學,分別來自美加各地,昔日青春英茂,今日白髮蒼蒼,執手相問,身體可好?兒孫若干?都老成持重了耶。

當日,施建生老師,101歲高齡,端座大堂,接受學生們的問候,是學生們的最大榮幸。

我們同屆授課的老師丶記得還有李登輝總統,孫震校長,國防部長,郭婉蓉財政部長。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台灣沒有戰亂,韓戰,越戰都提供給台灣風起飛躍的經濟機會,台灣股市冒頭。我們同輩,得天時地利人和,位處你要拚就能贏的年代。同屆同學畢業自名校,授業於名師,大都在畢業後,於文教財經界,位居要津。工商巨賈不乏其人。散居海外的同學,學業有成,各居高職,我們一輩老人,幸運地成長在充滿機會的年代。

此所以,同學群組的line or we chat,有愛心,溫馨,和寬容,充滿生命的歡樂。

我是僑生,那年代,我感受不到藍綠,外省本省的對立。同居小屋,王曉波是外省人,陳秋坤,王榮村是本省人。交往的朋友,邱立本是外省人,鄧維楨,蘇慶黎是本省人。彼此交心愉快。大學雜誌仝人,丘宏達,楊國樞,張俊宏,許信良,陳鼓應,等人,加上我這個僑生,省籍各異,見解不見得一致,但大家相處愉悅。四十多年後回到台灣,氣氛鬼異,朋友約見敘舊,居然要統獨分流,藍綠有別,如同仇敵。孫輩年軽人,前路茫茫,收入低微,房租高企,憤怒莫名。好似我們一輩,佔盡好處。他們一輩,盡吃苦頭。他們憤怒,憤怒政府無能。他們怨恨,怨恨社會內鬥內耗。他們行為衝動,因為我們一輩沒有給他們可以着力奮鬥的環境,他們不知道要在那裏拚,看不到在那裏可以贏。我們這裏沒有中華民國,這裏只有這個國家。

中國說:寧可沒有褲子,不能沒有核子。

關於能源:特推介梁啟源同學多篇短文和陳立成先生的大愛講堂的談話。

201822u01.png


核電廠不能一次全廢了! 作者:梁啟源

原文刊載於2015年11月27日《經濟日報》;本文由作者口述、記者楊文琪採訪整理

 

台灣的核一、核二、核三廠將陸續除役,再生能源與新電廠設置卻跟不上,加上核四封存,原來規劃的電力來源沒有著落,到了2018年,台灣缺電可能性非常高,這種情況不僅學界擔心,產業界也很憂心。

目前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約10%,如果扣掉機組大修,實際運轉容量不到2%,明年備用容量率會降至9%,後年降至7%,接著還會往下走,核一廠預定2018年除役,核二廠2021~2023年除役,核三廠2024~2025年除役。

我們三座核電廠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6.5%,如果加上核四有27.5%,這些電力本來是要進來的,未來若都沒有供電,要用什麼來補?我們根本沒有規劃可替代電力來源,儘管現在有燃煤、天然氣,但未來十年還是會有電力不足問題。

有人說可以用再生能源,但再生能源要使用的裝置容量,比核電廠大兩倍,且還有發電不穩定的問題。例如風力發電,現在設備利用率只有28%,也就是說,一年有72%的時間是無法發電的。現在有300多座風電機,發電量只占總電量的0.6%,還被附近居民抗爭太吵。

台灣地狹人稠,在陸上蓋風電機容易被民眾抗爭,若蓋在海上也有問題,因為有漁權、航權和環保等問題,更麻煩的是有颱風的影響,一次颱風就可能倒好幾座,何況海底汙泥厚,施工裝置成本很高,要裝置時請歐洲船來相當貴,若請大陸船來又會被質疑有國安問題,加上裝置前還得先探勘,同樣有許多困難。

再說到太陽光電,一樣受天氣因素影響發電量。台灣違章建築很多,沒辦法每棟大樓都裝太陽能板,要大規模裝設太陽能板,就要使用農地,這可能影響到糧食供應問題,如果使用地層下陷、受汙染的土地,這些土地產生的經濟效益(電力銷售)比農地耕作所得高,就會產生道德問題。一定有農民抱怨為什麼不讓他們的地也做太陽能發電,進而想辦法將農地汙染或弄到地層下陷,結果還沒有種到電就已衍生很多問題。

裝置再生能源也要有輸配電路和智慧電網的配合,不是說裝就好,因此,我們談減排、非核,應要務實面對,並冷靜思考我們的能源問題,一方面要提高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一方面應規劃能源的發展策略,不是說那一年要全面廢核達成非核家園,就不管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廢除核電廠要逐步進行,不能一下子就都廢核,尤其在沒有辦法找到穩定、可靠且可讓電價合理及具環保要求的能源前,就應保留部分核能。就算使用天然氣,不但有碳排放問題,也有安全存量問題,日本福島核災後說要廢核,結果造成電價大漲30%至40%,現在又恢復核電商轉,全球31個有核電廠國家,也僅瑞士、比利時、德國三個廢核,瑞典甚至核能發電量占40%,可見短期內核能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大家應正視能源問題,因能源安全涉及國家安全,也攸關國家經濟發展,現在不僅學界擔心,產業界也很憂心,在我們使用電量不減,但發電廠一個一個除役,新電廠又沒有規劃興建時,一定會發生缺電危機,如果產業都外移了,就業怎麼辦?經濟怎麼辦?企業又有誰敢在台灣投資呢?沒有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台灣要靠什麼生存?


台灣電費,漲!漲!漲! 作者:陳立誠

來源:大愛人文講堂

 

我們對於三種能源有很大的誤解,一個是綠能;一個是核能;一個是煤。

我們的能源政策,第一個是反核;第二個是減碳,現在非常流行。

那綠電可不可以取代核電?氣電取代煤電要多少錢?減碳承諾是不是可以達到?

大家一直以為台灣適合發展太陽能,圖表顯示台灣是綠色的,不合適發展太陽能。太陽能需要的是光線,不是熱。台灣很熱,可是,台灣常常下雨。圖表顯示,紅色部份每年8,700小時裡,紅色部份可以太陽能發電2,000小時;紫色可以發電3,000小時;台灣只能發電1,000小時。所以,台灣是非常不合適發展太陽能發電的。

第二、太陽能和風電需要非常大的土地,因為它的能量密度很低。核四在貢寮佔地兩平方公里,每年發200億度的電;太陽能的話,就需要兩百平方公里,四分之三個台北市;風力的話要1,000平方公里,半個新北市才能發200億度的電。台灣有那麼多的土地嗎?所以,中國、美國這種大國家才可以。其實,蔡政府也知道,因為他去盤點全國的污染地、沉陷地等等,發現土地根本不夠,所以它知道太陽能達不到2,000萬千瓩。所以,現在主力是在推風電,大家看報紙都是風電的新聞。

台灣有個現象,台灣冬天是吹東北季風,風電百分之九十是在秋、冬天發電,夏天沒有電。這很重要,因為火力電廠、核能電廠是24小時發電;太陽能每天發電三小時;風力平均每天發電八小時,所以裝了一大堆,花費很貴,但是發出來的電力卻很少。

再來,很可怕的就是錢。離岸風電一度電6元;太陽能一度電4.5元;氣電一度電3.2元;煤電一度電1.3元,過去五年的平均價格,核能是0.9元。所以,八年之內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台灣2,300萬人,每個人電費要增加一萬元。工業、商業增加2,500億,物價能不漲嗎?到時候,還是每家人漲三萬元。政府的目標是在2025年時,煤電30%;氣電50%;綠電20%。我們先來檢驗這樣的碳排是增加還是減少?其實,碳排比2014年增加了一百萬噸。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