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民間周報

探索浩瀚宇宙 播種科學夢想 ☆來源:人民網

♦ 本文轉載自 人民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9/14

202239b01.jpg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次正式開講。圖為王亞平在進行活動授課。攝本報記者張武軍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聲音從遠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傳回地面課堂,屏幕前的學生凝神屏息,看著由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進行的現場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國人第一次把課堂搬到了太空。之後,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平又在中國空間站兩度開啟“天宮課堂”。

從神舟十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天宮一號到中國空間站,兩次飛天,三次太空授課,一生難忘。王亞平說,“太空教師”,是我從事航天事業的一份特別收穫,更是人生道路上一枚無比珍貴的“徽章”。

太空課堂,探究宇宙奧秘

2013年,入選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後,王亞平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在太空給全國中小學生上一課。“從未當過老師的我,第一次站上講台就是在太空,激動的心情,至今記憶猶新。”王亞平說,帶著這樣神聖的目標奔赴太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6月20日那天,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第一次太空授課非常圓滿!實驗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個比一個引人入勝,學生們看得入迷,幾乎忘了老師人在太空、課堂遠在300多公里的高空。王亞平說:“從耳機裡,我清晰地聽到了同學們驚嘆又開心的笑聲,聽到課堂裡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2021年12月9日,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在中國空間站首次舉辦太空授課活動。”課堂上的點點滴滴,王亞平都如數家珍。

把乒乓球放進水里,就能浮上水面。在地球上,似乎是常識,但在太空裡呢?王亞平把一個乒乓球放到一杯水里,球並沒有像平常一樣浮上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乒乓球為何逃不出“水心”?王亞平耐心地向身處地面的學生們解釋,“浮力是隨著重力產生的,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浮起來。”

分處地球和太空兩端,相同的實驗,卻得出不同的結果。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能激發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秘的慾望?

雖然站在天宮裡的只有3名航天員,但在攝像機的另一端,有成千上萬雙對未知充滿好奇的眼睛注視著。王亞平說:“那一刻,置身浩瀚太空,和同學們'天地連線',一起分享科學的樂趣,神奇浪漫,驚嘆震撼。”

天地互動,點燃科學夢想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楠給王亞平寫了一封信:

“六年前,您在天宮一號裡給還是高中生的我,講解什麼是'陀螺的定軸性';六年後的今天,我坐在北航的實驗室裡,又研究起了慣性導航系統裡的陀螺儀。”

作為當年聆聽太空授課的第一屆“太空班”學生,她高考時選擇了航天相關專業。後來,研究生畢業,正式成為一名航天人……王楠追求夢想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像她這樣熱愛航天、投身航天事業的孩子還有很多。

第一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激發了廣大中小學生對宇宙空間的嚮往,點燃他們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讓他們逐漸走近航天、了解航天,也更加熱愛航天。王亞平說:“這給了我再次飛天的動力,更激勵我一定要把第二次、第三次太空授課講得更好!”

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再次開講,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王亞平又講了一堂精彩生動的太空科普課。

課堂的最後,還特別進行了“天地連線”,網友們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拋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3名航天員一一作答。這些問答,充滿奇思妙想。

“我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名能在太空中做實驗的科學家呢?”有人問。

王亞平的授課搭檔葉光富鼓勵大家,“隨著空間站的建成,將會有更多的科研人員到空間站來開展科學實驗,非常歡迎同學們未來到空間站上來做實驗,也可以把自己設計的實驗項目提交到空間站來,然後在地面上遠程操作。”

太空授課,“天地互動”,點燃了無數中小學生心中的航天夢。正如王楠給王亞平信的結尾寫道:“或許一直以來,您並不知道我是誰,但您早已成了我追夢路上嚮往的光。未來我會繼續以您為榜樣,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微小卻堅定的力量。”

團結協作,共譜航天樂章

奇妙無比的太空授課,背後凝結著無數航天人的心血。看似普通不過的實驗,在太空操作起來可能也很費思量。

人在失重環境下連站穩都很難,何況還要開展授課、實驗和拍攝?為了完美呈現,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一起攜手,在地面進行了200多個小時的訓練,做足了功課。

“就拿水球實驗來說,動作輕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導致水膜破裂。我們就一遍一遍地練;再比如'冰雪'實驗,狀態很不穩定,一不小心它就會結晶。”王亞平說,“每次實驗失敗後,我都會和隊友們認真查找原因,分析對策,找出竅門,做好預案。”

“天宮課堂”每持續一秒,天宮一號就在太空移動了7800米,王亞平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橫跨了好幾十公里。如何保證40多分鐘空中課堂不間斷天地傳輸、每一幀畫面清晰穩定,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王亞平介紹,她和專家團隊對授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逐一分析,制定了幾十種預案,確保萬無一失,以達到最佳效果。

王亞平說:“太空授課是航天大協作的縮影!從設計實驗內容到準備教案,從研製教具到天地協同配合,每個環節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航天人、科學家、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艱苦卓絕的努力。”

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從容。正是這種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激勵航天人攻堅克難,讓中國航天事業迎來一次又一次突破。

一堂太空科普課,背後的科技支撐十分強大,集中體現了我國多方面的科技進步和創新。寬敞明亮的“天宮課堂”、流暢的天地雙向互動……相比2013年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天宮課堂”是在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內進行,展示空間更大,通信保障技術更加成熟。一個個細節見證著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日新月異。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王亞平在太空課堂上的這句結束語,深深紮根在熱愛航天、崇尚科學的孩子心中,接力傳承,共同譜寫中國航天事業的動人樂章。

這些年,王亞平到過全國近百所學校,與青少年學生面對面交流。王亞平動情地說:“我願永遠做一名孩子們心中的'太空教師',盡我所能,為孩子們打開神秘太空的大門,帶著我們共同的夢想,在科學的世界裡自在遨遊,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