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波濤

海峽波濤

美國遏制中共的戰略窗口期究竟有多長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 本文轉載自 紐約時報中文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9/29

202043c01.png

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國慶70週年的慶祝活動。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繼美國務院副國務卿克拉克訪台後,中美的最新對抗延申到聯合國平台,兩國領導人在聯大視頻發言隔空開火。接下來,在美國大選前,華盛頓會不會對中共使出我曾稱之為“核彈”級選項的打擊手段,如美台建交等,製造“十月驚奇”,是關心中美關係的人,不得不關注的。

但除這個時間點外,美國大選後的未來四到五年尤要受到重視,這個時間段正好同中國的“十四五”規劃時期重疊。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當選,從明年開始的未來五年會是中美的高風險期。白宮鷹派幕僚及他們背後的智囊團隊等恐怕會認為,美國遏制中共的戰略窗口期只有五年左右,在未來五年裡如果不能遏制中共,以後或許就沒機會了,尤其是因為中共已下決心在接下來的“十四五”期間大量增強其戰略能力。只有從該角度,才能解釋美中關係為什麼在這兩年急轉直下,華盛頓對中共/中國的打擊一步比一步狠。

美中關係的變壞當然不是起於特朗普上台,在奧巴馬執政的前期已露苗頭,後期就很明顯了,重返亞太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即TPP)就是華盛頓部署的針對中國的兩步棋。近幾年,美國的對華戰略圈也接近完成對華政策的辯論,結果就是美國的知華派紛紛退隱或轉向反華派,對華強硬派崛起佔據了話語權,所以特朗普一上台就對中國擺出一副強硬態度,幾乎沒有過渡期,在美國國內其實是有堅實基礎的。

中共在這點上可能對特朗普犯了一個錯誤判斷。過去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也是這樣強硬,但碰了釘子或外部條件變化後,也就調整了對華政策,變得更務實。然而特朗普沒有發生中共期待的轉變,或者說如果有轉變,也是變得更討厭中共,兩國關係更差。華盛頓先是發起貿易戰,繼之是科技戰,再接著借疫情出台發起地緣政治戰、新聞戰、人權戰、外交戰、金融戰,可謂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了,形成對中共/中國全面圍堵架勢。在遏制中共上,用得上毛澤東一句話來形容,即“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202043c02.png

上週,特朗普總統通過提前錄製的視頻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聯合國“必須”就新冠疫情向中國追責。 GETTY IMAGES

換言之,在華盛頓的戰略規劃者看來,美中的競爭既是一場地緣政治的老大對老二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也是一場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抗,同時還帶有一定程度的中西文明之爭,它是在全球化進入拐點後兩國從經濟、政治到外交、軍事的全面的綜合的較量,是一場帶有新冷戰性質的總體戰。從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等高官的講話就能夠得出這個印象。面對中共這個敵人的挑戰,要打擊必須下重手,全面開花,不能給它喘息之機,因為以中共今日之實力,若不能盡快把它徹底打倒,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時間拖得太長美國付出的代價會太大,甚至或許沒有機會再改變中國。

那麼,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是否達到了華盛頓規劃者們期待的效果?假如以美國2018年5月的貿易戰為新冷戰的起點,至今兩年半的雙方的對抗,美國使用的“武器”,除了核彈級的金融排斥、美台建交和軍事衝突這三項尚未動用外,該用的基本都用了。從效果來評估,或許既不像有些人低估的那樣,認為美國的打擊只是傷著了中國皮毛,沒起到太大作用;也不能像有些人高估的那樣,認為打擊起到了實質性的動搖中共統治的作用,中共倒台只是時間問題,它已經進入了崩潰倒計時。

從第三方角度看,我認為美國迄今的遏制政策收到了以下效果:

一是惡化了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且還將進一步惡化,從而使得中共將自身模式向全球推廣、謀求更多國際經濟治理權和地緣政治空間的對外擴張戰略不得不收縮。

二是也使得中共收緊內部政治空間,導致中產階級、商業精英和中共內部相當一部分黨員對中共和中國未來的前途不看好,甚至悲觀。這種預期和士氣會從內部牽制中國的發展和中共的統治。

三是貿易戰和科技戰打擊了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尤其是民營出口企業,導致部分外資撤離中國市場,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國經濟;而科技產業的部分脫鉤,對中國整體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芯片產業和5G技術有重大衝擊,威脅著中國全產業鏈的優勢及其轉型升級,阻滯了中國經濟和高端產業的發展步伐。

四是美國對中共官員的個人制裁,有可能會製造中共內部的不穩,加劇中共的分化,也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

202043c03.png

去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閱兵式。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對這個結果,估計華盛頓的鷹派是不大滿意的。以貿易戰來說,雖然美中貿易額有減少,但兩國經濟關係最近成了一種穩定點。在科技戰上,對華為的製裁雖然威脅這家企業的生存,但對直接支撐中共統治的國有企業,影響不大。尤其對華盛頓在意的中國人民,由於它出台的一些措施針對普通的中產階級,如限制留學人員和訪問學者,加上美國疫情處理得糟糕,使很多中國的民眾沒有疏離中共。

由此看來,中共抗打擊的能力,可能比預估的要更頑固。這使華盛頓的戰略規劃者有一種緊迫感,因為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也驚醒了中共,使後者徹底放棄了對美國的幻想,而在屯積糧草,積極備戰,部署反擊。

華盛頓要想實現遏制的效果,恐怕就得對中共使出前述的核彈級打擊工具,但一來這些打擊工具本身對美國的副作用很大,二來也是因為中共在這段期間有意識地避戰,不給華盛頓下手的理由,如中共負責外交事務的幾位高級官員近期撰文或在接受專訪時均呼籲美國回到和中國對話的軌道上來,開列兩國可以合作的清單,中國經貿談判團隊也表示它會積極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特朗普在11月大選前動用它們打擊中共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然而,不論11月大選的結果如何,不排除在未來五年里華盛頓會使用它們,因為在五年時間裡可變因素太多,無法保證一些極端情況的出現或在長期對抗中的偶發因素所導致的誤判發生,使得華盛頓不得不使出這些殺手鐧。事情若是到了這個階段,雙方之間的對抗就真正變成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戰。

“中國想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和軍事主導力量,在全世界範圍內散播其對社會的威權主義設想及其腐敗做法,”國務卿邁克·龐皮歐2019年在海牙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 PIROSCHKA VAN DE WOUW/REUTERS

對中共來說,華盛頓毫無底線的打壓除了讓它拋棄對美幻想,也使它看清中國的戰略短板和劣勢,並著手準備修復。這或許算得上美國的遏制為它帶來的兩個意外“收穫”之一,另一個“收穫”就是上面提到的多數中國民眾不但沒有疏離中共,反而在此艱難時刻,和它站在一起共抗美國。

中共原來對中國的戰略短板有些是認識不清的,有些是囿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包括既得利益不願去做出調整改變,但現在美國的遏制激發起了其危機意識,使中共看清了不修補這些戰略短闆對它的統治和中國強大的危害。從習近平8月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以及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兩個會議來看,中共針對與美國對抗中暴露出的問題,準備在接下來的“十四五”規劃的製定中一一修補,建立一個安全的經濟和科技邊界,將科技、金融和軍事方面的戰略漏洞和短板補上。

中共在“十四五”時期的修補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構建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經濟新發展格局,擺脫對國際市場特別是西方市場的過度依賴。二是在產業和金融上重點補短板,以新型舉國體制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主導發展一批關係國防和經濟安全的戰略型產業,提高經濟和產業的自主創新程度。三是大力發展軍備,打造一支能夠抗衡美軍,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的國防力量,縮短兩軍差距。

未來五年中共做好了這三件事,它大概會認為,美國就將奈何不了自己。在補齊這些戰略短板前,中共對美國的打擊盡可能會採取拖字術或熬字術,有選擇地反擊。如果中共不主動或被動升級和美國的對抗,對華盛頓的遏制不進行對等反制,華盛頓也就難下決心對中共祭出金融脫鉤、將中國剔出美元交易的手段,更不用講全面禁運,因為這對美國也會造成極大傷害,華盛頓的戰略家們是不容易下這個決心的,從而給中共贏得建立內循環和補技術短板的時間,使得中共有力量對美國的遏制和圍堵發起戰略反攻。從目前來判斷,中共的戰略反攻大概率會選擇台灣作為突破點,甚至武統台灣可能會成為中共用來扭轉自身戰略被動的關鍵一手。 

另外,在經過五年的精心籌備後,解放軍抗拒美軍介入的能力也會提高,但對美國來說,會大大提高遏制中共的代價,包括如果開戰會死傷大量美軍。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打一場全面戰爭,對美國經濟和國內政治會產生什麼衝擊和後果,同樣是難以預料的。這就為中共扭轉被動局面,掌握戰略主導權提供了機會。

所以,未來五年左右對美國遏制中共非常關鍵。但這也就為華盛頓的執政團隊提出了一個棘手問題:如何在升級圍堵中共和不給美國造成大的麻煩之間進行平衡。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