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波濤

海峽波濤

臺灣優勢快速流失、兩岸談判刻不容緩! ☆來源:風傳媒

♦ 本篇文章轉載自 風傳媒。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5/21 

劉國基 | 中國人民大學行銷傳播學博士

 

202422b01.jpg

總統賴清德(左)、副總統蕭美琴(右)出席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顏麟宇攝)

回顧過去三、四十年來的兩岸互動歷史,除了蔣經國生前末期兩岸所進行的秘密談判(例如通過曹聚仁、沈誠、許銘真等接觸)有所進展之外,自從1987年7月14日臺灣解除戒嚴、11月2日開放大陸探親,緊接著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總統過世(李登輝副總統續任)、尤其是1990年5月20日在李登輝出任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之後,算是很好的開局: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10月7日國家統一委員會成立、12月31日兩岸密使會面於香港南懷瑾家裡;1991年1月30日行政院陸委會成立、2月3日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緊接著,2月3日「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設立、4月30日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中共中央台辦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11月13日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名義加入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組織「、12月16日中共國台辦授權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記得1993年10月中旬,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周陽山教授邀請蘇起過來與研究生們座談兩岸關係時,蘇起感歎說到:「將來的歷史學者們在回顧90年代的兩岸關係發展時,將對中共在1992年的愚蠢決定扼腕歎息,並對《國統綱領》無法由近期推向中期的關鍵點,竟然是中共不願意接受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也就是臺灣方面希望中共不要否定中華民國政府這個『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註1】。註意:不是要承認,只是不要否認而已;而中性名詞「政治實體」也不是特定指涉國家、政府,就算是政府也可以是特區政府。兩岸因此無法進入深度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更遑論更艱難的政治議題談判。這也導致兩岸政治互信的損傷,以至於在臺灣總統直選之後,雖然兩岸進行了新加坡談判,但一場「千島湖事件」(1994)就被李登輝把兩岸關係拉得原來越遠,後來又在《朝日週刊》發表《生為臺灣人的悲哀》,讓中共對李登輝越不信任。

其實,這個階段在大陸六四事件之後,江澤民繼任楊尚昆擔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的密使許銘真也來會見過李登輝總統(由錢復引見),似乎未能滿足李登輝的條件。熱烈歡迎冷淡收場。【註2】而接下來李登輝的康乃爾之行,讓中共感覺被李登輝欺騙。連江澤民、曾慶紅都自我檢討表態。中美雙方都把李登輝視為「麻煩製造者」。美國方面考慮到穩定台海局勢的迫切性,智庫學者開始探討兩岸簽署「中程協議」(Modus Vivendis)【註3】

1995年1月汪道涵在會見臺灣客人邵玉銘(曾任新聞局長)時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對香港實施聯邦制,對臺灣可以實施邦聯制。」他強調「個人看法!」。那個時間點,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有位法律學者來臺灣訪問(據說是江澤民的法律顧問),私底下也談過「樂意考慮合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都降格為基本法,共同合併為統一的中國憲法,只要5條:國名、國歌、國旗、組織成員、以及反分裂條款等」。我曾經把這位教授的方案拿去行政院給丘宏達看過,問他同意嗎?丘宏達說:「如果這樣,當然同意。」

 

這個方案,事實上已經把「一國兩制」提高到「准邦聯或聯邦模式」。

不過,李登輝貿然拋出由蔡英文、張榮豐與陳必照、林碧炤等人所謂「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所提出的「兩國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之後,又企圖修憲完成「第二共和」、「新共和」。【註4】而大陸的回應就是更加緊縮「一個中國」定義,加強軍事演習壓力,飛彈都打進基隆與高雄港口外海。於是在阿扁上臺之後,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國民黨的大佬,例如孫運璿,連忙建議以「邦聯制」來緩和兩國論的刺激。國際法學者丘宏達也在《聯合報》發表「邦聯制,選擇統一的可行模式」(2001、7、8)。當然,2001年7月8日國民黨在《中央日報》發表邦聯說帖全文,7月13日大陸外交部正式拒絕邦聯制。

我們回溯這段歷史,是要說明,兩岸曾經有過《國統綱領》框架和平整合的可能性,由於兩岸欠缺互信,大陸對台決策者只能走教條主義的安全路線。而從李登輝開始、經過陳水扁、蔡英文,只要「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只要衝撞「臺灣主權獨立」的紅線,兩岸關係就越趨緊張。現在「台獨金孫」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馬上登基中華民國總統,兩岸走向究竟是戰爭還是和平?記得民進黨元老黃信介的名言嗎?「臺灣獨立是只能做、不能說,說了就死。中國統一是只能說、不能做,做了也死。」

 

問題是,今天中共的綜合國力已經足以擺平統一的各種阻力了。民進黨要「倚美謀獨」已經完全不可能。何況,美國並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其實支持的是維持現狀,而現狀隨時在更改。1972年《上海公報》的中美共識《七二共識》是「臺灣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都堅持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演變為1992年的兩岸共識(九二共識、共表一中)。從純粹軍事觀點,臺灣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是政治方面、心理方面、認同方面,中共還有努力空間,化解臺灣人民的疑慮與恐懼。

我們呼籲兩岸決策者考慮「震盪最低、衝擊最少」的統一模式── 「接近邦聯制的聯邦制」,也是「一國兩制」臺灣模式倡議的出發點。因為邦聯不是「一國」而是兩國簽訂邦聯條約組織而成,與兩岸目前憲法都是「單一制」國家不合。而「香港模式一國兩制」實踐之後發現的許多問題,不論中央政府顧慮的,或是臺灣方面擔憂的,都可以召開兩岸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國際法專家以及多民族國家整合方案學者在事先詳細討論,逐一解決。

520到了,賴清德上臺了。千萬不要「天地不仁,以臺灣人民為芻狗。」

附註:

註1:關於「不否認臺灣當局為政治實體」此一問題,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內部意見分歧,據我瞭解,組員賈誼斌同意,但主事者吳學謙反對。所以,到了陳水扁時代,大陸幾乎正式同意了,阿扁卻拋出「一邊一國」了。

註2:關於密使許銘真來台談判,根據民革中央名譽副主席賈誼斌接受採訪時說明,在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暴斃,李登輝依據憲法繼任,許銘真又來摸底。由錢復接待引見李登輝,據南懷瑾的入室弟子吳瓊恩轉述說,一開始李登輝熱情歡迎,許銘真還贈送兩隻兩米高的大花瓶祝賀。會見將結束時,李登輝突然問到鄧小平答應蔣經國的條件,他有沒有?據說許銘真消極答覆,李登輝臉色難看結束會見。

註3:Modus Vivendis是拉丁文法律諺語「過渡安排」的意思,在《上海公報》簽署之後,主事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在答覆記者關於臺灣問題如何解決的提問時,說出可以通過「過渡安排」作為中程協議,作為解決。1998年1月,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後來接任國安會資深主任,就主張海峽兩岸簽訂50年中程協定。

註4:李登輝在「兩國論」惹怒中共之後,曾經委託美國駐北京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y)轉告中共他不是要搞台獨。另外,他在1999年夏天派遣他在京都帝國大學的同學田英夫(日本在臺灣第一位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之子)前往北京會見中共統戰部長萬紹芬說明「我不是要搞台獨,我希望邦聯制。」這是由當時擔任日文翻譯的林逸民(臺灣本名梁良齊)老前輩告訴我的。(相關報導:風評:賴清德值得多大期待?更多文章

 

原文連結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