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不要誤會,宋濂沒有在教你努力 ☆作者:劉莞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3/7

文 | 劉莞(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送東陽馬生序》最近突然在網路上火了起來,許多人感慨當年不懂其中的滋味,人到中年以後才了解。這篇文章是筆者從國中開始,最喜歡的兩篇古文之一,常常從記憶中翻出來回味。竊以為這篇文章的主旨雖然是勸學,但是宋濂想要表達的核心,並不是當前大家理解的:讀書是底層人最好的上升渠道,從小就努力學習,長大才有好出路之類的。宋濂是一位修養深厚的儒家,「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廣告語,對他來說是有些膚淺的。

 202412i01.png

明·宋濂像圖| 360圖庫

首先,我們來看宋濂的先天條件:「餘幼時即嗜學」。「嗜」,用來組詞可以有「嗜好」「嗜酒」等,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極其地喜歡,有發自內心深處的熱愛,任何外力的阻擋都無法撲滅的小火苗。宋濂對於學問的熱愛是來自於他的內在驅力,毫無功利的求知欲。宋濂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時,依然能堅持抄書不輟學,不是為了黃金屋、顏如玉而努力,而是要滿足自己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思想史家韋政通先生曾經為了買一套《陸九淵全集》,典當了唯一的冬季棉服,吃野果充飢,但是他依然覺得很快樂,同樣是因為他「嗜好」學問。

後來,貧窮的宋濂去百里外求師,行深山巨谷中,四肢凍僵。和他同樣求學的同學,「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而宋濂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我看到網路上很多人對這段話的評價是:宋濂虛偽。因為如果宋濂真的不在乎,那他為什麼要把別人的穿戴記得這麼清楚?這樣的看法大概是對中國父母習慣的「苦難教育」的反擊,很多父母會對小孩說:「我們不跟別人比吃穿,只跟別人比學習。」具有反思能力的孩子就會想:「這不是雙標嗎?憑什麼只比學習不比吃穿?學習成績是我努力的結果,吃穿水平是父母努力的結果,父母這麼說就是他們自己不想努力,只PUA我努力唄。」

其實,宋濂是真的沒有在乎別人的穿戴,他不是強迫找自尊的。證據就在後面一句話:「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何為「中」?《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就是喜怒哀樂未發前的狀態,也就是後來王陽明所說的「心之本體」。雖然當時陽明心學尚未問世,但是儒家的心性的學問經由宋儒的闡述,已經相當的精湛。從周敦頤開始,宋代的儒者們便認為求學的重點是追求「孔顏樂處」。顏回為何能「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因為在顏回的生命價值體系裡,有遠比世俗意義上的富有更有價值的事情,那就是精神上的樂趣,「聞道」而產生的樂趣。「聞道」有多快樂呢?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的快樂足以抵銷死亡的恐懼,區區貧賤又有何可憂呢?可見宋濂真的找到了他的樂趣,就是有如顏回一樣的樂趣。這裡的「樂」,也呼應前面的「嗜」,沒有無功利的發心,如何能有無功利的結果呢?

再下一段,宋濂開始直接對馬君則進行「勸學」,但是他依然沒有進行功利性的引導,而是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他強調的只是要專心,學習者要管理好自己的意念。也沒有一句鼓勵年輕人透過閱讀去獲得功名利祿。

所以,現代人再重新感動這篇文章時,不要單純覺得這是宋濂在給底層人指示上升的通道。宋濂並沒有期待靠著讀書上升,上升是客觀結果,但不是主觀目標。誰能保證讀書就一定能成為「開國文臣之首」呢?假如宋濂沒有後來的際遇,讀書沒有給他換來社會地位,他就棄書不讀了嗎?不會,就憑他「嗜學」「樂學」,他做任何事都不會放棄讀書。今天也不乏這樣的人,復旦大學古文字學的蔡偉博士就是一個例子,他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也沒放棄過對古文字的研究,最終才能有機會以高中學歷直接讀博。人必先有所嗜、所樂者,才會有相應的現實回報,正所謂有天爵而後有人爵;假如沒有現實回報,那麼因為你已經擁有精神上的快樂,也不會患得患失。

所以,不要只學習宋濂努力的樣子,要努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尋找那個讓你願意為之赴湯蹈火也不改其志的樂趣,找不到自己「所樂」的東西,比宋濂努力十倍也沒用。

編輯:曲龍龍 審核:王晉

202412i02.png

 相關精選 

  1.  從《山海經》解讀中華文化原型密碼⊙劉莞
  2.  【心理專欄】人情世故的奧秘:聖人怎麼送禮?⊙劉莞

 

作者簡介 | 劉莞

202107b01.png

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講師,華夏心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上海大學古代文學博士,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員,台灣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心學特約專欄作家,國家註冊心理諮商師。主要研究領域:元明清文學,心學與心理學,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202119m01.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