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雜誌

大學雜誌

泛談當前台灣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座談會紀錄(三)

泛談當前台灣 農業經濟發展問題(三)—座談會紀錄

時間: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七日

地點:台北市耕莘文學院

 

講者: 經歷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七日)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

李登輝

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

前台大農經系教授,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前中華民國總統

吳同權

明尼蘇達大學農經碩士

國政基金會科技經濟組顧問

許文富

美國賓州大學農經博士

前台大總務長,經濟系教授 (1931-2015 祖籍福建漳州)

陳榮波 

服務於糧食局統計室

東海哲學系教授

文崇一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台大,哈佛,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

史濟增

夏威夷大學農經碩士

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中央研究院

劉錚錚

美國 Vanderbilt 大學經濟學碩士

 

賴文輝 

夏威夷大學農經碩士

 

錄音整理:

 

 

馮耀明

台灣政治大學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台灣東吳大學教授,現退休,香港僑生

邱秀文

世新大學

曾任芝加哥華文寫作協會會長,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總會長

 

編 者:何步正

本期刊出的是這次座談會的最後一部份文稿包括三個項目:即「保護工業與農業用品價格偏高問題」;「發展工業與農工業用地競爭問題」和「二十年後臺灣農村景象的展望」。

第三項因為沒有時間討論所以登載之文稿大部份後補述的。

這次談論的問題大都與政府的政策有密切的關係;換言之,以我們的農村經濟條件和農民知識,這些問題的解決或改善單單依靠農民本身是辦不到的;因此政府必須在決策和行政上負起策劃、領導和推動的任務。這一點我想讀者們讀後必能獲致相同的認識。

 

 大學雜誌第17期 民國58年5月


 

(三)保護工業與農業用品價格偏高問題


農業用品太貴,現代化難以實現
賴文輝


農業與工業有密切的關係,舉凡現代化農業所需要的一切用品,諸如化學肥料、農業機械(耕耘機、抽水機、噴霧器、播種機、收割機等)、農藥、動植物荷爾蒙、抗生素、飼料(經加工製造者)等,莫不依靠工業部門的供應。因此,如果沒有這些工業的支持,農業的現代化也就不能實現了。但是如果工業部門所供應的這些用品價格過份昂貴,農民根本買不起,或許買得起但是所得利益不足以抵償增加的費用,這樣,農業現代化的進行勢將受到影響而變得緩慢。另方面,若農業的成本偏高,對國外足以削減了競爭力,對國內則無以供應廉價農產品,所以在落後國家,不能供應廉價的農業用品常是發展農業的最大障礙。
本省有關農業用品的工業,諸如化學肥料、耕耘機、抽水機、農藥和飼料等,近年來亦在迅速發展中,但其供應價格常超出國際價格甚多,且常有品質低劣,不適用等現象。農民由於人數眾多,個別財力微小,缺乏議價力量Bargain Power),價格常任由工業家訂定,故價格常有偏高甚多現象,農民唯有消極抵抗,少購用這些用品,以致影響農業生產。此種現象的產生是否與保護工業有關, 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保護工業,農民的負擔愈來愈重
李登輝


這個問題是否與我們前面提到成本問題以及農業的負擔有關係?比方大家說的肥料問題,再加上農民設備的問題,因負擔多而影響農家的所得。雖然農產品價格有更高的趨勢,但農民的負擔還是很重。特別對農業生產用資材之供給與價格問題,我們的工業是從什麼觀點來發展?一切都是「保護引保護引」用保護的方法來發展工業,因此十幾年來的肥料價錢,都是國際上的兩三倍高, 而沒有辦法降下來。耕耘機價格一樣,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由於工業化的問題,農民於不知不覺之間,承擔了上面各種不同的負擔。目前臺灣農民負擔之重,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農家除正式的稅以外,還要負擔水利工程費用(據我們所知以前農民負擔50%以下,現在農民要負擔70%)。過去,農民的用水都不用很重的水費,現在用水都要測量,按照馬達測量要賣給農民。類似的情形愈來愈多。


文崇一:照你們所說政府是否故意增加農民財政上的負擔?
李登輝:這種問題就是我要說的了,政府是故意把農民的收入壓下去,使從事農業工作的人轉業到工業去的,但是沒有想到以後的結果怎麼樣。
文崇一:我們強調所謂工業化運動,是不是只站在一種自由經濟的原則上。


「過份保護工業的害處」
李登輝


不是的,我們還沒有辦法站在自由經濟的原則上,我們還得依靠保護政策,但保護不應單只倚賴著低廉的工資,而且保護後究竟怎樣呢?比方一部車子價格比國外高兩三倍,假如不保護,汽車工業不能建立起來。但問題是要保護幾年?保護的程度要如何減低,才可以使國內汽車與外國汽車工業競爭。
史濟增:過份保護工業與所得分配平均的理想有否衝突?

 

我們的經濟計劃對提高農民 所得尚無具體的農產
李登輝


所謂工業發展,就是工業在國民所得所佔的比率,相對的提高。但這不表示忽略農業發展。雖然第五次經濟計劃裏,提到Parity Income的問題,但如何才能達成這個理想,邦無真體可行的方案。


文崇一:你有沒有辦法?


農產品價格自由政策
李登輝


最好的辦法是:現在的農產品價格不要管制,讓市場自由去決定。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現在的工資每天在漲,不漲的話,工人會從一工廠跑到另一工廠。臺灣的工廠離職率平均高達八、九成。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這麼高的,工廠訓練工人要花很多錢,但不久工人就跑掉了,為什麼呢?原因是工資太低。工人不願意在一家工廠做得太久,這對工廠而言是一種損失,最近報載,工資要調整,但我國的工資按照生產率來看,事實上只有勞動生產力的42%,在進步的國家是80%。工資提高,引起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問題,我認為不必過於憂慮,為什麼呢?事實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於工資本身固然有影響,但如果工資也相對地漲,就不會影響消費。農民和工資,工資和農產品價格之間之關係連起來,農產品價格任其自由的話,我想可能有的 會高有的不會高。


肥料價格農民賦稅負擔等應降低

李登輝


第二個問題是肥料的價錢一定要降低,這問題,前面已經約略提到了。農民的負擔佔整個稅收在直接稅方面看起來事實上和非農業方面的一樣大,佔各部門所得9-10%,兩部負擔的比例一樣。不過這裏有一個問題,農民本身所得少,拿所得少的人和拿所得高的人負擔的比例是一樣,這是極不合理的。農業整個的所得與非農業的所得,其直接稅的比例差不多,所以從這一點看我有個感覺就是事實上對農民的負擔在稅收方面是不是應該考慮減輕。第二個問題是現在政府收入不足,收入不足,如要投資的話,便要以事業養事業,拿農民的錢來做工程。但這種手段本身要改,為什麼呢?因為農民太多,約有八十餘萬戶,其生產因為競爭很利害 ,而一點也得不到利益。即以我們所知道的蘆筍為例,其利益兩年就消失了。洋菇一年或兩年以後就沒有了,香蕉也是一樣。這種情況就是因為農業本身是一種很不同的事業。但是,在工業方面,比方說電視、冰箱,他的價錢定是不需要變動的,同時每一個工廠都差不多一樣。各廠的利潤可以衡量而安定。這種情況在農業就不會發生,那麼農業的問題就是農民生產出來的東西是誰拿到利益呢?這是消費者全部拿去,對不對?譬如本來十塊錢的東西,現在所得改良,新的東西出來了,其成本降低了五塊錢,價格也馬上降低到五塊錢。那麼十塊錢降到五塊錢的利益,誰拿去呢?是消費者拿去。一般的人民拿去,不是農民們得到利益。那麼農民為了這個問題,為了繼續改良投資各種方面的負擔,應由誰來負擔呢?我以為應該是 得到利益的人多負擔一點,但消費者拿錢來負擔是不成的,因消費者被政府抽了稅,所以應該政府多一點負擔。這是第二個問題之第二個辦法,所以現在這兩個問題裏面,我們頭一個最重要的是成本問題,第二個是價格的問題,第三個是負擔的決定的問題倒是我想的辨法。


保護民族工業應適可而止
陳榮波


任何國家都對本國工業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尤其開發中國家,因其工業基礎較為脆弱,如無適當保護,極易受到先進國家經濟力的摧殘。由此可知,工業保護政策的推行,其目的乃在扶植新興民族工業,使其順利成長,俟長成至某一程度後即不再予保護。一般國家推行保護政策的方式有二:即保護關稅及課徵傾銷稅。至其他不正當的保護方式,即避免採用。同時,一些受保護的工業,則不得因無外國貨物的競爭,而擅自提高價格。因為在自由經濟制度下,過份的保護不但阻礙了經濟的成長,且會在國際貿易中陷於孤立,而外國的資金與技術亦必將裹足不前。且觀當前的工業保護政策,不無商榷的地方,尤其保護政策應有年限,以免發生流弊,並應以保護關稅及課徵外貨傾銷稅為政策。

目前的管制進口或禁止設廠等措施,都是不正常的保護手段,應儘量減少為宜。
為了扶助民族工業發展,本國人民在保護某種工業期間,往往須付出較大的犧牲。例如本國的肥料或汽車工業的成品價格較外國為高,但在保護工業政策之下,限制中外人士投資或設廠,形成獨佔價格的居高不下,因之影響農業用的工業產品價格(如肥料)的偏高,並增加農民機會成本與降低農民的合理利潤。


外人投資未必就是「經濟侵略」

陳榮波


有人指責外人藉投資合作一向逐其「經濟侵略」之欲,甚至還有人說吸收外資就是不愛護民族工業。這種說法既無理論根據,也沒有具體說明那些外人投資構成了經濟侵略或打擊了民族工業。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應有愛國心,而民族利益必須列為優先,但狹隘的排外觀念,與現代的經濟思想潮流是格格不入的。大家知道,外人投資可以增加我們國民的就業機會,與增加政府的稅收,且可使我們享有廉價的工業產品。譬如近幾年來的製藥工業與電子工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解決不少我國民的就業機會,與增加政府的稅收。 所以在第五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開始的時候,需要龐大的工業資金,而國人資金所佔比重雖較前提高,但仍需外資的協助。其實,運用外人資金發展我國經濟,只要在外匯管理上不疏漏,是有利無害的。易言之,對外人投資,乃應探取審慎態度,但不能以 保守陳舊的觀念,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是,我國的工業發展,才能更加速進步。工業充分發展的結果,工業的農業生產用品價格必然降低。亦即目前的農業生產用品價格偏高情形,必獲得改善!


「農業生產成本高,剝弱國際市場的競争力」

陳榮波


由於我們的工業尚在萌芽時期。 因此,尚未能領導農業的全面機械化。尤其工業的農業生產用品價格偏高,形成農業增產之障礙與影響農產外銷的號爭力量。例如臺灣所製若干農機具的品質與價格,不僅粗糙,且售價太高,非一般小農所能單獨購買。而國產之化學肥料亦因若干技術條件及資本條件不足,以致成本過高,再加配售費用,致農民之肥料價格負擔,超過國際價格一倍以上。其實,肥料在作物生產成本中約佔30%左右。因此,肥料由於價格之偏高,不但農民難以獲得合理利潤,且足以削減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量。據近日報載:慕華公司生產尿素,以每公噸新臺幣四千四百元賣給政府,政府以每公噸五千八百元的高價給農民。另外,政府外銷越南的尿素價格,每公噸僅七十四元四角五分美金,折合新臺幣不到三千元。顯然,政府已傳內銷之差額補貼外銷之損失。
總之,我們的經濟政策有待檢討,尤其減低農業生產用品價格負荷殊為必要。

 

肥料差價的邏輯
史濟增


聽到各位有關農用品價格的高見,使我想起了雖然早為各方所非議,但在短期內恐仍無法解決的肥料配價問題,而有如硬在喉不得不吐之感。肥料换穀制度是在臺灣光復後不久就開始實施的,原意無非是要運用政府的力量使來源有限的化學肥料能作公平合理的分配,並掌握可靠的糧源使在青黃不接的時期有效達成調節糧食供需的任務。想不到此一富有經濟意義的行政措施,後來竟被誤用為達成某種財政目的的一種手段,致使良法美意頓掩光芒。肥料配價偏高,當然有其理由,以肥料換穀價差賺款來彌補軍米差價的積欠一也,以外購的低價來沖平內購的高價二也,以內銷的盈餘來貼補外銷的虧損三也。這些理由實在只有一個意義:軋一軋帳。帳是應該軋一軋的,其奈軋錯了戶頭何!即以機構的體制來說,由一個糧政機關來兼營類似專賣的業務,終究不是辦法。說到這裏,不禁想起異國同調的一個實例:智利以出產硝石馳名於世,年有大宗輸出。該國政府為欲達到它的財政目的,乃不惜採取低價外銷,高價內銷的手段。它的邏輯是這樣的:「以內銷的盈餘貼補外銷的虧損。」這正與肥料差價的邏輯不謀而合,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可惜的是這一「英雄之見」卻被不識貨的T·W·Schultz看做被歪曲了的經濟邏輯!


(四)發展工業與農工業用地競爭問題


「農地宜轉移工業用途應基 於社會長期利益的觀點」
吳同權


我想農業重要或是工業重要的問題跟農工爭地問題毫無關係。基於管工部門互為依存的關係,農工業必需密切配合,經濟方能獲得持續與均衡的發展,在這一前提之下工業固應發展,農業亦不能偏廢。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及都市化的加速,農地移轉為工業用地及其他非農業用地面積日益增大,這原是工業化與都市化必然結果。其所以成為問題者在於:一、工業用地在散漫零亂的無計劃狀態下擴展。二、移轉為工業用地者多屬優良農田。關於工業用地及其他非農業用地的擴展應有全盤計劃的觀點為各方面共同的結論。至於農田移轉為工業用地應否加以限制,則意見紛歧,惟大致可歸納為兩派:一派主張不應加以限制,另一派主張應嚴加限制。前一派的理由不外:

(一)、每公顷土地用於工業之生產價值及可提供就業人數大於農業數十倍至數百倍之多,土地因應優先用於工業。
(二)、優良農田通常臨道主要交通路線,水電供應方便,勞力來源豐封,最適於建廠;如在劣等農田建廠必然增加工業成本。
(三)、工業建廠用地不多,對於農業生產影響不大,即有影響亦可以工業產品向國外探取農產品,主張農地移轉為工業用地應嚴加限制者所持理由為:
1.農產品為民生必需品,亦為工業原料之一,為確保軍糧民食,充裕工業原料,農業增產必需確保。
2.農業用地對於土地之選擇遠較工業用地為嚴格,在農業上土地之優劣對於生產之影響至大,工業生產則不然,故應利用劣等農地建廠。
3.政府及農民累積投資大量資金以興建灌排設施、重劃土地及開發邊際土地,如再將生產力較高如農地移轉為非農業用地不啻目是投資的浪費。


我反對第一派的說法。就私人企業觀點做出發點,以生產力大小決定土地應用於農業或工業是正確的,但以國家經濟觀點來說,這種比較完全不適切,因其忽略社會成本與社會利益。利用良田設廠固可減輕工業成本,但增大農業的犧牲,前者所得往往不足以彌補後者所失。為了不增加建廠者的負擔,利用劣等農地之工業區應由政府投資開發,道路之開闢及水電基本設施可親為一種公共投資。但是我也不贊成以法合規定嚴格限制某種農地不准移轉為工業用地的看法。工業用地雖應盡量利用山坡地、海埔地、旱田及低等則水田但是如利用此等土地而使工業成本之增加大於農業減少之犧牲,而仍然利用高等則水田,則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經濟原則大有商推餘地。所以農田轉用為工業用地宜就整體觀點加以規劃,而不能有農業或工業本位主義的色彩。


「多設工業區,鼓勵私人投資開發工業區」
劉錚錚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意見,第一是我們工業是不是需要發展?!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會同意:發展工業是必須的,尤其是在現代,工業化與經濟現代化已幾乎是兩個可以通用的名詞,具有同一意義。在這個必須求經濟現代化的大前提之下,我們就一定要發展工業,而發展工業社免不掉要設工廠,而所不同的只是經濟現代化的範疇更廣些而已,我們要設廠、就一定要有土地。但是我們卻不能, 因為一甲地從事工業可以生產的價值,以及養活的人比農業多就認為農業應該讓出最優良的耕地來。因為以這個標準來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在同一甲土地上,土地以外的生產因素之投入工廠要比農場多得多。這裏我提出一個意見,就是多設工業區,工業以外完全不許設廠!當我們選擇工業區的時候,就會知道工業區位的條件與農業不同,它只管地位好壞,而不管土壤是否肥沃。這兩個生產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我相信台灣有些工地也許不夠肥沃,但可能它的區位卻很好,我想這種地方一定很多,也許只是不容易一下子找到,把它們開發出來。我想政府有計劃的開發工業區是狠重要的。因為很多基本設施像電力供應,自來水供給,道路修建,以及其他設施等等,假如沒有政府的開發是不行的。

假如沒有這些設施,工廠的設施就會向都市外移,可能因之而佔有了高等則農地。工廠的設施並沒有設置於工業區內,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政府所提供工業區只稱其為工業區而已,並沒有真正的開發出來,以致使得許多工廠廠主沒有選擇的自由,他們只限於很少的那幾個工業區的小範圍,這些已經開發的工業區也許並不過於他們的設廠。他們也許要考慮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這種情况之下政府應在不同的地點多建工業區,供給更多的場地予他們選擇,而時我這裏有一個意見,這些工業區的開發不一定個個均要由政府來動手,因為倘均由政府來做,由於政府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限制,工業區可能發展得很慢。我的意思是說有些工業區可以由私人財團來開發,工業區開發也許因此而發展較快,同時也可以發展私人投資。還有就是可以培養競爭。如果單由政府開發的話,也許見不到這種比較,有這種競爭比較才容易增加效率,這是我所提出的一個辦法。


利用海埔新生地開發工業區
李登輝


我覺得所謂「工業用地」的問題是頗為矛盾的。其實問題不是没有工業用地,而是不能好好分配。所謂「海埔新生地」,花了那麼多的錢,實在是不值得的。我真不了解,怎麼不好好利用為工業用地?用不著農工爭地,只要我們解除這種矛盾就是了。


許文富
李先生的構想固然很好,但是工業區設在海邊,技術上是否有困難,這是很值得考慮的,譬如海邊的鹽分很高機器很容易生鎊等。
李登輝
我想困難是有的,但並非不可能,譬如在日本許多工廠就設立沿海及海港地區,所以這個可能性還是值得政府考慮。尤其海埔新生地的生產力很低,需要投下大量資本,對農業才有利用價值。


「工業化之後,農業就不重要嗎?」
陳榮波


農工業在國人心目中,過去與現在都未曾獲得正確的觀念。過去,大家高喊「以農立國」,把農當作「本」,而視工業為「末」,自然是不合時宜的想法。但是,現在,大家談經濟發展,幾乎成了工業發展的單純說法,這也犯了過猶不及的錯誤。其實,工業化的涵義,應包括農業在內。
在經濟結構中,農業與工業是被寫作兩個獨立部門看待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從農業社會轉到工業社會,即顯示經濟結構的進步。這個觀念,對常前台灣經濟發展的構想,影響頗大。許多人以為臺灣近年的工業發展,已駕凌農業之上,未來臺灣的農業發展已無足輕重。甚至視農業為落伍的標幟,以為要建設國家,發展經濟,必須消除這個標幟。目前農工業用地之爭,無非此一觀念的一種表現。

 

「忽視農業建設,後果不堪設想」

陳榮波


我們不否認工業發展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與經濟利益都遠較農業發展為大,以及海島經濟需要發展對外貿易 等等。我們也知道土地利用以產生最高效益為最有利。倘若一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均以經濟建設均以經濟利益為依歸,則不但國家建設不成,經濟發展無望,更可能欲速不達,召致了始料不及的弊害。低度開發國家,為急於擺脫落後的經濟型態,而集中全力發展工業,忽視了農業發展在工業化過程中的重要性,以致獲得相反效果的事例,並不鮮見。例如印度的重工輕農政策,造成今日饑餓遍野的現象,即為明顯事例。

「瞭解農業與工業間的密切關係」

陳榮波


重工抑重農,雖視國家的需要和資源條件而定,但沒有一個國家只要工業而不要農業,或只要農業而不要工業。須知農業與工業並不是對立的產業,而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工業原料大都來自農業;例如蔗糖、鳳梨、香菇、蘆筍以及各種食品罐頭,都是農產的工業品。由此可知,農業的發達,可促進工業之發展;反之,工業之繁榮亦可誘導農業的進步。這種農工相輔相成的道理,雖為一般經濟學家所接受,但在農言農,在工言工的本位觀念卻無法溝通。因而發生了工業與農業熟重問題,並形成理智與感情兩派的爭論。


「農工業爭地論戰」

陳榮波

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良田應否作為廠地問題,係隨農業、工業孰重問題引伸而來。主張良田不宜建廠的人士,認為臺灣耕地有限,如任工廠無計劃佔用良田,難免影響軍糧民食的供應,這種說法不為主張「比較經濟效益」的人士贊同。彼等認為同樣面積的土地,改為工業用途,就業與產值均千百倍於農業生產。同時,對糧食問題的看法,認為可自外國進口解決。然,主張前者的人士,則認為平時固可向外國進口糧食,如遇戰時,軍糧民食的供應,即非任何工業產品所能替代,且戰時運輸情況千變萬化,能否運出工業品,換回充分的進口糧食,實無保障。故不若自己握有充足的軍糧民食之可靠了。但是企業界又認為在戰時,雖有糧食,若無工業(科學)武器,能否戰勝?不言可喻。我以為這種見仁、見智的爭論於事無補。同時,過分強調農田之重要與過分強調工業之重要,乃同屬錯誤,因為現代的戰爭靠總體戰。所以,現代國家的經濟建設是注重整體性的發展的,是故偏重任何一方的主張都不合時宜。


我認為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應從農工業特性與經濟政策為出發點來比較:

 

「耕地良窳,生產力十與一之比」

陳榮波


1.農工業的特性:農工兩業,有不少特性。茲僅就土地對農工業的影響,略述於下:
土地為農工兩業的必要因素,若無土地,農業生產無法達成,工業經營也無法實現。惟土地對工業的用途 ,只利用其支載力蓋建廠房,可作立體應用,其生產價值之大小決定於交通地位之良否,至於農業生產,只能作平面的利用,不但需要搬大的土地面積,更重顧其地力。因為土地有肥帶之分,故作物產量因地力而異。例如臺中地區稻穀每甲產量,一等則水田篇八、四六六公斤最低(廿三) 等則為834公斤。其生產力之比為一比十。簡言之,農產豐歉,雖不受交交通地位之影響,卻受地力及報酬遞減作用之支配。因此,工業用地,即使選擇低等則農地(只要改善交通條件),其生產成果仍與使用高等則農地一樣。根據這一特性,對於宜農地,仍有珍惜之必要。


2.經濟政策:十多年來,政府採取「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一貫經濟政策,不但創下了輝煌的經濟成長紀錄,並使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轉入了以工業為首的進步的生產體系。 目前,臺灣經濟發展,又屆臨了一個新的轉捩點。從過去的「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進一步做到「以農工培養貿易,以貿易發展農工」。這是臺灣經濟建設另一階層的發展,將使臺灣經濟發展,邁向另一新境界。我認為不管經濟如何發展,農業與工業的相輔相成關係只有加強,不容削弱。因為農業愈進步, 對工業品的需要也愈大。例如化學肥料的使用,農業藥劑的供應,家畜禽藥品的提供,乃至農業機械以及運輸工具等的應用,皆隨農業耕作技術的進步,而需求殷切。反之,工業愈發展,仰賴農業的原料也愈多。由此可知,工業的成長,主要仍靠其國內市 場,而農業生產的發展,乃增加農民的購買力,有助於國內市場的繁榮。所以一般國家,尤其開發中國家,在 發展工業的過程中,仍要兼顧農業的發展。

「良田設廠,後果堪憂」

陳榮波

我認為今天大家所應勞力從事的,不在於重農、重工的爭辯,而在於策進農工業的共同發展。誠然,農業的前途,有賴於工業的高度發展,但並非農業須要遷就工業的要求。易言之,工業的發展,不能以良田設廠為手段,如是,工業的發展,即窒息了農業的生機。這種情況如不獲改善,工業生產的繼續發展,便會面臨工資上漲,原料供應不足,農村購買力呆滯,勞工缺乏等困難。由於上等田與下等田的生產力懸殊。若毀損了良田,則等於窒息了農業的生機,其理在此。如前所述,以臺中地區為例,其上、下等田生產力之比為一:二十。即經營一甲上等田的成果,可抵銷十甲下等田的生產力;但經營十甲土地所支出的資金、勞力與精神,必較一甲土地所支出的經營費用為昂貴,且得同一報酬。

我們相信有關當局對此一問題的價值判斷結果,會容許高等則農地脫離農業生產行列,而以低等則土地謀求農業增產並與工業發展齊頭並進。對於這種浪費生產資源的農業生產法,為智者所不取。近年,由於工業的發展,城市和交通幹線附近的良田,漸為工業用地所侵化,且對其發展漫無限制。因此,不但破壞已有的灌溉、排水設施,且工廠所排出的廢氣、煤烟、廢液等 ,對附近農作物的不良影響,將引起各種病害而減產,對居民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則難以估計。


據臺灣省糧食局的統計:民國四十六年至五十六年間,臺灣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所造成的良田消失,總面積已達2.01116公頃,每年平均毀耕面積,雖僅182.83公頃 ,但近年侵用良田的面積,即有急劇增加之趨勢。例如民國五十五年,水 田變更為工業用地者283.36公頃至民國五十六年,增加為510.43公頃,幾達一倍。嗣後對於良田設廠問題,若不加予適當限制,對糧食生產,將有極不利影響。


「政府已設有工業區,廠商仍另地設廠,原因值得追究」

陳榮波


政府為便利企業人士投資設廠,會劃定工業區六十一處,面積達2.800多公頃,但廠商多未加利用,而另以良田建廠。據臺灣省建設廳的統 計:自五十二年工業用地編定公佈以來,在工業用地內設廠者僅699公頃;在工業用地以外購買農地建廠者,亦達592公頃。由此可見,我們雖有工業用地,因未能普遍開發,致使工廠用地向高等則農田延伸。今後應積極開發工業用地使工廠一律建在工業區,並嚴禁侵用良田為原則。因為一般所説的高等則農田(一六等則) 總面積不過58493公頃,並非這些良田盡改為工業用地,方是謂提倡工業化!基於良田在農業生產上的產值高於一般農田,且多年來在良田維護與經營所付出的心血,亦不容消失於無形。易嘗之,基於農工相輔相成的成理及經濟發展整體性的觀點,我個人認為高等則農田確有保護之必要。


目前,有關當局對良田是否加予保護,雖未得知,但我們相信,從國家整體而長遠的利益去打算,工業與農業對於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性,亦即農業與工業應有各適其所的發展方向!因此,今後的工農用地,應遵循分區使用土地的原則 ,嚴加管理,實不容許有零星散漫的發展。


「土地利用: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衝突」
賴文輝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以篇土地利用私人的利益常與社會的利益相衝突;尤以良田宜否設廠更為明顯。因為既使再好的農地,如果亦具有設廠的良好條件,同一土地農業經營所能得到的利潤是趕不上工業的,工業家所能出的地價,常是農民終生夢想都難於得到的財富。因此,得款後其利息的收入常數倍於種值作物的所得。在這種情況下,農民何苦而不得土地出售,以坐享其成呢?(因為漲價歸公根本沒有實行。)但是基於社會的立場,由於良田的面積有限,一旦開闢為工商住宅用地,其損失幾乎無法彌補,長久以往整個社會的良田逐漸減少,而使農業生產的增加終久遭遇困難。因此基於社會長遠的觀點,限制良田設廠乃是必須的,但是由於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故此項限制工作必須由政府制定賞施之。


「嚴格辦理並執行土地規劃工作」

賴文輝


當今先進國家為求整個社會土地利用的合理,皆實行所謂土地規劃工作(Zoning),即將全國土地依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劃分為農業區、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等,並嚴格執行之。臺灣近年來雖也實行所謂都市計劃,將市鎮土地劃分為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學校用地、公園用地、自由區等。而其中最妙者乃是自由區,自由區事實上原來都是農地,大部份也都是都市計劃以外的土地。自由區的土地所有權人可以在他的土地上設工廠、蓋住宅、建商庄等均 任其自由只要向政府申靖很少不核准的,甚至於可以先有建築然後才中請許可者。由於自由區地價比較便宜,因此資本家莫不向自由區——郊區爭購土地,而郊區或公路兩旁土地、工廠、住宅、學校乃紛紛興起,變成混亂區了。試看臺北市附近的新莊、蘆洲、板橋、樹林等地,不過是六、七年期間,廣大的良田如今幾乎已經破壞無餘,建築混亂的情形豈堪想像?這些現象都是容許「自由區」存在的結果,試想二十年或五十年後我們的子孫看到這種土地利用的情形,未知將作何評語?因此,我們極力建議政府對全臺灣的每一塊土地明確規定其用途,而且不得因私人之申請而變 更,絕對不容許有所所謂自由區的存在,因為它破壞了一切有計劃的土地利用。


(五)二十年後臺灣農村景象的展望

 
「農村人口只佔現在人口百分之二十,農業機械化普遍實行」
陳榮波


二十年後,這個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歲月裏,臺灣農村將變成什麼景象?誰也無法確切論斷。不過,我們可根據各種趨勢作一個二十年後的預測。
我認為農村人口將隨工業的繼續發展而逐年減少(其理想比率為20%),使農家的農場面積增加,同時,為解決農村勞力不足問題,農業機械的應用日益推廣,甚至全面化。屆時,重工、重農的爭論不復見,而是一個定型的工業化社會(包括農業生產的工業化)。又,工農用地,將按分區規劃發展觀點利用,已無零星散漫的發展。

 

「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陳榮波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已貫徹實現,且無承耕保留地之佃農存在。直接生產用地,除非特殊需要,一律不准變更用途。農地均經重劃有利作業及生產。土地一律規定地價,以防止投機取巧及坐享其成者。農家建築須領照(現在不需要)並以興建樓房為原則,俾節省建築用地。

水稻綜合栽培法律見推廣,並加強水源開發以增加水田面積。農業生產用品價格,隨工業之發展而日益降低。肥料換穀制度仍採行,惟換穀比率將作合理調整。國產肥料將與年俱增,其生產成本亦較現在為低。 土地利用,仍以稻作佔大宗,景氣作物與果樹作物之栽培日見推廣,坡地利用頗為發展。農民對農產價格之反應益見敏感,其作物消長以價格漲落為轉移。 農地管理辦法早已訂定,政府已有法律根據指導農民作適地、適種的土地利用,並防止一窩風式的農業生產法(對景氣作物言)。農產商品化之程度將達95%以上。農民所得與一般所得差額較現在為接近。農村電氣設備已大眾化。農民擁有自用汽車在農村疾走的景象, 已出現!

 

基本改變:全面性的農業機械化
賴文輝


二十年後的臺灣農村究寬將變成什麼景象呢?我個人的看法可以從兩方面加以說明:(一)、農業生產方面:最基本而重要的改變將是全面性農業機械化的實行。所謂全面性的農業機械化乃指各種田間作業包括整地、播種、插苗、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收穫、運輸和供乾等的全部機械化(現在的機械化幾乎僅限於整地一項)。作物的栽培是如此,至於家畜禽的飼養亦將值助於大量的資本和機械設備,諸如飼料餵給的自動化設備,適當的溫度和空氣調節設備,維持清潔的自動設備等 。其次,由於全面機械化的實現,地區專業化生產的程度將大大地提高, 也就是說每一個鄉鎮或相鄰的幾個鄉鎮將只專門從事於一種或少數幾種作物或家畜禽的生產。如此農產品的高度商品化與標準化將可實現。

 

仍是家庭農場,但耕地規模 將揚高為每戶五公頃

賴文輝


二十年後的農業生產仍將維持家庭農場制度,也就是以農家為生產的組織單位。但是每一個農家的經營面積將由目前的一公頃提高至五公頃,否則農家所得將與非農家所得相差愈遠,農業生產將受到不良影響。經營面積擴大後,農家數目將由目前的八十餘萬戶減少至二十萬戶以下,因此農業勞動人口佔總勞力的百分比將大大下降,也許只剩百分之十(目前約佔四成左右)。那時候的農民將以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人為主體——也就是現在十五至二十五歲的人。這些農民必須具有專門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因此未來的農民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否則即將被淘汰。


新展望的基本假設

賴文輝


上述農業景象的改變係基於下述二個假設:

(一)、假定人民對食物需要的型態大致保持不變,而且其來源亦以農場為主;換言之,二十年後的人仍以米、麥、蔬菜、水菓、鸚、鴨、魚、 肉、蛋、牛乳等為主要食物,而且這些食物必須在農場生產。但是,這個假設,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可能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也許,二十年後的人類將以人造食品為主,石油與海洋可能成為供應人類糧食的主要來源( 目前科學家已成功地由石油中提煉出可食性蛋白質),若此,人類依靠土地生產糧食的手段將逐漸被淘汰。

(二)、假定工商業部門將以目前或更快的速度繼續發展,因此農村勞力的不斷外移乃成為可能。而且由於工業的進步,才能供應廉價的農業機械,農業的機械化和農業勞力的減少才可能實 現。 新的展望可以實現嗎? 二十年的時間在人類的歷史過程中可以說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在今日科學生產技術一日千里的情況下,二十年亦可以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因此,我們對臺灣農業在二十年內所能發生變化的展望,並非可不能,況且,我們在二十年內所希望探用的生產技術。 事實上,今天在先進國家都早已實現了。

所以只要我們有計劃地努力學習、改進、創造,則前述的展望亦就不難實現了。但是有一點,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業改革或發展所需依靠的外在力量比工商業要重要而且大。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農民的知識和經濟力量都很有限(尤其是落後和小農經濟的農民),農民本身很難單獨負起農業改革的工作,譬如農業機械、肥料 、農藥等需要依靠工業家的製造供應,新品種需要依靠農業科學家的研究,農產品的加工外銷要依靠工業家和貿易商,而土地改革的工作則需要依靠政府的決策與力量。

所以農民在農業改革或發展中所擔任的角色,只是許多環節當中的一個,但是每一個環節都是不能缺少的。所以對今後臺灣的業發展的新展望,政府及其聘用的農業科學家、農民團體(農會及合作社)和企業家等所負的使命恐怕要比農民本身來得基本而且重大。

尤其我們希望政府在政策上能夠很明確地朝著兩個根本的方向推動:

(一)、供應農民品質優良而廉價的農業機械和其他生產用品

(二)、促進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及企業化(推行前述大個農小地主的土地使用制度),使農業成為一種企業而不再僅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煤氣化或電氣化的農家—— 夜眠無需掛蚊帳

賴文輝


(一)農家生活方面:對二十年後農家生活的展望將以農業生產方面所能發生的改變為基礎。生活方面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六項,但是我個人僅就住行兩項提出較具體的期待。
二十年後的農家住家將以二層樓房為主,有紗門、紗窗光線良好,燒煤氣或電氣、有洗衣機、冰箱、電視、冷熱自來水等現代化設備。夜晚睡覺不需蚊帳亦沒有蒼蠅,屋裏屋外再也看不到雞鴨豬跑。農家的水泥曬谷場將不復存在,代之以綠油油的草皮供兒童玩要。


「改善生活環境應先普遍實施成人再教育,改變生活觀念」

賴文輝


我覺得享受這種現代化的住家景象,經濟的條件固屬重要,但是生活的習慣和觀念尤屬基本而重要。由於這種必要的因素,不禁令人想到今天臺灣四十歲以上的人大部份都可以視為不識字(尤其是婦女,她們是家庭生活之主),因為他們很少能閱讀報紙雜誌書籍,而廣播、電視、電影以及地方戲劇等所能提供這方面的生活教育又非常少。試老在這種人口品質下我們能希望他們過上述的現代化生活嗎?——既使他們的經濟能力許可。(今天美國的許多黑人就是這種現象。在臺灣,有時走進一座外觀富麗堂皇的農家,可是在磨石子地的客廳裏卻可以發現雞鴨骨頭滿地(在飯後),雞冤點點,蒼蠅此起彼落。

這豈是經濟能力不夠享受清潔的住宅環境 ?)想到這些傳統所遺留下來的障礙,對於上述的這些新展望難免感到其遙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必須有一種瞭解與信念,那就是二十年不是一個期間,今天二十歲的農村青年乃是十年後的農家主人,難道今天二十歲的年青人還像他四十歲的前一輩願意保留傳統的生活觀念、習慣與方式嗎?我相信年青一代是會改變的,所以我們的期望將不會只是一個夢境。不過我們雖然期待其可以實現,但是並非不需要配合的條件,這些條件綜合言之,乃是農民(包括農家主婦)必須繼續接受再教育,使每一成年人都有相當的閱讀能力,願意接受新的知識。社會應透過文字、廣播、電視和示範工作等傳遞給農民現代的生產及生活知識。臺灣即將全面實施社區發展計劃,我們對這個計劃的實施與改進農家生活環境所能發生的影響寄予重大的希望。

因此,對於這個計劃的工作內容,除了若干象徵性的工作(如鋪一條柏油馬路,築幾條排水溝,設幾處公廁、公井、粉刷幾面牆等),希望能夠推動一些更基本的工作——如成年人的再教育等。這種再教育的工作乃是要教育農民,使他們瞭解接受現代化生活觀念、習慣和方式等所能得到的益處;如此享受現代生活及住宅環境的理想才能從根本上產生推動的力量。


「電話:農家必備的通訊設備」

賴文輝


二十年後農家在行的方面,我們希望電話和汽車將成為最普遍的通訊、交通和運輸工具。我們預計二十年後電話將是一種非常廉價的通訊工具,因此任何一個家庭都有能力裝置,猶如今日先進的歐美國家。今天臺灣電話之貴恐怕是世界罕有的現象,在美國裝置一部電話所費大致不會超過新臺幣一千元,而且不必事先填任何申請表格,只要打一個電話給電話公司,一、兩日內即可裝安。反觀在臺灣裝一部電話要花新臺幣一萬六千元(等於美國的十六倍,但是我們的平均國民所得尚不及美國人的十分之一),而且還要等上數月甚至於一年才能申請到,難怪電話在臺灣只能作為有錢人的通訊工具了。須知電話帶給人類的益處——增加通訊速度,代替走路、轉車、坐車等(因為彼此沒有電話,為了講一句話只好走路,乘車或寫信),其經濟價值真是難以估計。因此我們希望政府在政策上對於電話價格的下降使之成為人民最普遍的通訊工具應列為第一優先的項目之一。尤其電話在臺灣係公營事業(在美國則為私人公司),政府以企業家的立場亦應希望為更多的顧客服務(猶如電氣)而且能修在五年成八年內實現(若需等上二十年,則我們的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進步亦未免太合人失望了)。

 

我個人以為,只要政府在政策上能確定電話應成為每一個家庭都有能力購置的通訊工具(有如美國的價錢),那麼我們相信以中國現有的科學及工程人才對於這種使用將近一個世紀( 始於一八七六年)的通訊工具,沒有不可能使它在五年成八卻內成為一種平民化的設備。


「行:家家戶戶都有運輸和交通兩用的汽車」

賴文輝


二十年後的農家,我們預計每一戶都將有一部二噸半的汽車供交通和運輸兩用,好像今天許多中小型工商業行號已經有了的那種車輛—平時供運貨之用,假日可以带七八人出去郊遊。我相信二十年後的臺灣汽車工業必能供應價廉物美的汽車,像這種汽車 現在約值新臺幣十二萬元,到那時我想不應超過四萬元了(以現在價格表示,今天日本汽車價格大約就是如此 )。但是這種期待的實現亦得依靠政府在政策上對汽車工業施以適當的監督,否則過份保護某種工業,價格太不合理,銷路自然難於擴展,最後反而妨礙該工業的進步。總之,保護某項工業,為發展此一工業應世界上最 進步國家該項工業的品質和價格為目標,並且限定在若干年內達到某種標準,否則保護期間過長(如臺灣的肥料與汽車工業),無疑使購用人長期蒙受價格的不利,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利潤與發展,從而使整個經濟發展受到不良的影響。 最後,成許我們能更具體地指出一點,二十年後的一個普通農家(五公頃水田以水稻為主)大約可以擁有五十萬元(以現在價格表示)的資本設備和流動資金(不包括土地價值), 他可以購置大約二十萬元的農業機械,十萬元的車輛其他二十萬元作為零星設備和流動資金之用,我想這樣的規模也不過是今天臺灣一般小型工商企業的規模吧了,談不上什麼龐大。

 

 大學雜誌第17期 民國58年5月

 

 

—本文完結—

 

泛談當前台灣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座談會紀錄: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